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是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以及黨群干群關系。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從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加強監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結合近年來在鄉鎮、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就如何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做一些探討。
一、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近幾年我們在涉農審計項目中涉及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來看,大多數村委會未建立規范的會計賬簿,多數村委會只是建立了簡單的現金流水賬,未能全面、完整的反映村集體經濟的財務收支情況和資產負債情況,少數村甚至未進行任何會計記錄,以至于在對某些村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時,對財務收支情況面臨無賬可審的尷尬局面。
(二)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資金未全部納入賬內核算。從當前多數村集體反映出的收支情況看,僅僅反映了村工作經費的收支情況,較少反映其他收入來源和支出情況。如某村2011年集體土地出租收入9.2萬元,其中6.2萬元由所在鄉駐村干部保管,后用于墊支村級公路建設工程款;3萬元由村主任借支用于村務開支,未在村會計資料中反映該筆收入和資金去向。再如,有的村所屬組對外出租土地形成的收入,由組自行管理、支配,未納入村集體管理。二是村集體未開立銀行存款賬戶。當前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未以村委會的名義開設銀行存款賬戶,導致村集體資金只能以現金存放或存入經辦人個人儲蓄賬戶。如某村2012年將縣征地辦撥付的土地征用補償資金63.86萬元存入村會計個人賬戶,村會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42.25萬元給他人和自己進行營利活動。三是資金管理未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由于資金未納入銀行賬戶管理,導致資金的調度使用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有的村會計、出納崗位由同一人兼任,不能保證資金的安全性。
(三)資金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當前各村接受審計時提供的會計資料反映,在資金使用方面主要是村工作經費的使用,由于村工作經費由財政預算安排撥付到村所在鄉鎮財政所,實行報賬制,由村委會憑發票在鄉財政所報賬,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虛開發票列報支出。發票事項與實際支出事項不符,有的由村委會自行開票,有的由鄉鎮財政所代為統一開票;有的村委會將報賬金額納入村財務收支核算,有個別村將報賬金額直接分配發放給村干部個人。有個別鄉鎮財政所人員借機向村委會多計多扣代開發票稅金,占為己有。二是鄉鎮截留村辦公經費。鄉鎮未嚴格執行村工作經費預算,如某鄉2011-2012年以村名義虛開發票5.5萬元,列報村工作經費,資金用于鄉政府賬外支出。
(四)扶貧互助金管理存在的問題。扶貧互助資金是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導,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繳納的互助資金為依托,在貧困村建立的生產發展資金,由村民入會成立互助社,享有有償使用資金的權利,由村民選舉產生管理機構理事會和監事會,負責資金的運行管理與監督,管理機構負責人多由村干部擔任。審計發現,互助資金運行管理中存在村干部冒名借款、挪用互助資金,借款人借款逾期、且未辦理續借手續,出納員庫存現金超限額,會計人員經辦現金業務等問題,在部分村也存在互助金借貸業務少,未發揮資金效益的問題。
二、原因分析
造成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財務管理意識缺乏。由于村集體經濟經營活動開展較少,村集體財務收支規模小,村支兩委干部、鄉鎮政府乃至農經主管部門對村級財務管理重視不夠。加之,當前財政對村級或農戶的補助資金,以及到村的項目資金多是通過鄉財政所管理使用,村級財務未直接參與資金的收支,在村、鄉鎮、縣級職能部門頭腦中形成村集體無財可理,對村級財務管理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
(二)財務管理監督缺位。一是村財鄉管的制度落實不到位。近幾年來,雖然縣上一直在倡導“村財民理鄉代管”的管理模式,但執行情況不理想,目前鄉鎮尚未承擔起村級財務收支管理、核算的職能。二是鄉鎮監管缺位。村級財務管理是農經管理的重要內容,當前由于鄉鎮農經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不穩定,工作質量不高,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指導、監督缺位。三是縣級部門監管缺位。農業、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在村級財務的指導、管理、監督方面協調配合不夠,在促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方面的職能履行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財務管理制度缺失。一是不相容職務未分離。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兼任出納現象普遍,內部牽制制度缺失。二是財務報賬行為無制度約束。雖然縣里曾下發文件,對農村財務報銷流程等作出明確規定,但一些村財務報賬卻沒有制度約束,未嚴格執行審批程序,單據審核把關不嚴,白條報銷普遍,有的甚至未履行審批程序。
三、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對策
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放開搞活,土地等生產要素流轉的加快,以及財政對“三農”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加大,特別是當前農村宅基地復墾、征地拆遷、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的快速推進,村集體將廣泛的參與這些經濟活動,建立安全、規范、高效的村級財務勢在必行,村級財務管理亟待加強,具體應抓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推行村財鄉管模式。鑒于當前村級組織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的情況,應積極推行村財鄉管模式。縣財政和鄉鎮政府應迅速落實好《巫山縣村級財務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一要加強鄉鎮財政隊伍建設。要配齊配強鄉鎮財政人員,強化業務培訓,嚴格執行會計基礎規范,切實履行好村級財務會計核算職責。二要嚴格資金管理。嚴格落實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所用權、審批權、使用權、收益權不改變的前提,把住資金入口和出口,保證所有資金在法定賬目核算,真實、完整的反映村集體收支情況,嚴防賬外收支。對村干部代村民辦理社保繳費等應收應付款項也應納入賬內核算,便于監督。三要嚴格報賬審批程序。對各項支出應嚴格審核報賬審批程序的執行情況,保證內部牽制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的落實,促進財務支出真實合法、公開透明。
(二)加強村級財務日常監管。一是完善內部控制。村主要干部要認真履行村級財務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嚴格按照要求,規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會計人員要相互監督,各司其職,真正落實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村級財務活動的民主監督,認真審核財務賬目及相關經濟活動,敢于否決不合理開支,確保村級財務安全、規范運行。二是強化會計監督。鄉鎮村級財務代管中心要在做好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等日常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能,做到善于監督,敢于監督;要定期分析村級財務運行情況,對出現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研究,提出改進辦法和措施。三是加強內部審計。鄉鎮應逐步建立常設的內部審計機構,按計劃實施村干部離任、任期、專項審計和村年度財務審計,及時查處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的行為,堵塞管理漏洞、促進制度完善。
(三)強化部門管理監督作用。一是抓好教育培訓??h紀委、縣委組織部、縣農委、民政局等部門在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時,應注重財務管理知識和財經政策法規的培訓,提升鄉鎮村社干部財經法紀意識和財務管理水平;同時要開展警示教育,通過案例分析、以案說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強審計監督。由縣紀委統籌安排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考核,促進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落實。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賦予的審計權限,由縣農委組織實施對重點村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并做到制度化、常態化。由縣審計局負責對縣農委和鄉鎮實施的內部審計進行業務指導,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三是加大查處力度。各執法執紀部門要加大對村干部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協作配合,完善案件線索的移送機制,充分發揮信訪舉報提供線索的主渠道作用,重點查辦村干部濫用權力、貪污挪用公款、侵占集體財物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發現一例查處一例,絕不手軟,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形成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發揮震懾和警示作用。(劉大偉)
【關閉】【打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