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毅成

做生意一定要講究實戰,因為商場如戰場,如果你不懂得一些生意規則,那么很容易失敗并且賺不到錢。記住以下6條生意經,理解能對你有幫助。

1、二八定律

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分別列出清單。用80%的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能外包就外包,能去掉就去掉。

一個人公司80%的事情并不會給你帶來收入,真正為你帶來收益的就是那20%的數量。同樣維持人脈也是,真正高價值的人脈可能就是那20%,那么你要花費80%的時間去維持20%份額里面的人。

比如你開了一個工廠,其中80%左右的訂單利潤都是用來抵房租和工人人工工資和其他開支的,只有20%比例的訂單才是真正賺錢的。那么你就要花力氣維護好這些高利潤的訂單比如客戶。

2、離錢近動作少

兩個詞語,一個是錢近,一個動作少。

動作越少越好,動作少效率就越高,自己能拍板的生意越好做。動作越多就成了表演,比如武術,真正有殺傷力的就其中那么一二招。一個公司也是這樣的。

有些生意就是動作太多了,比如中間要通過幾個人,只要有1個不通過這個生意就黃了。比如有些工程性質的生意,中間參與的人就多了,分成的人也多了。除非你有實力,要不然耗不住這個時間,有些半年或者一年才接一個訂單的。前期都是投入,如果沒有這個投入費用,就做你能人為能推進的生意。

交易動作能一步到位就堅決不做二步,能二步到位的,堅決不做第三步,因為動作多,失敗和不確定性因素就高。商業的本質就是高效,效率越高越賺錢。

比如我們線下開個實體店,買完就直接走了,就是簡單的買和賣。如果中間的環節多了,一旦某個環節控制不了,這個生意就不賺錢了。

3、專注本生意領域

專注才能專業,專業才能賺錢。

如果你出入各種場合,看到別人的生意有多么賺錢,不要太在乎,別人做能賺錢,但是你做就不一定賺錢。因為你不知道里面的水分多少,行業套路有多少。

只要專注做好自己的領域就好了,比如你開超市的,你就經營好貨品和做好服務。如果是開飯店的,你就做好菜品口味和服務,以及衛生之類的。哪怕你只是一個賣菜的小販,你每天準時準點,保持瓜果蔬菜新鮮就好了。你就把領域的生意做好就行了。

絕大多人不賺錢就是因為從事的行業和領域太多了,看這個生意別人賺錢,就投入進去,過段時間發現不對勁,還沒有自己之前做的生意賺錢又把現在的放棄了。持續性放棄肯定賺不到錢。

你做任何一個行業,只要認真花精力去做了,耕耘的時間足夠長,哪怕短時間內不賺錢,總有一個時間段就賺大錢的。

我記得我村里有一個大伯是專門養豬的,前二年有幾個月是豬肉價格很高,然后此時村里幾個張三李四之前是做鋼材生意的,聽說養豬賺錢都來做養殖,前前后后一個人投入大幾百萬。此時還有其他的人也陸續加入進來了。但是過了大半年的時間剛剛豬準備出欄銷售的,價格掉了很多。這個時候把豬賣掉肯定是虧本的,不賣掉每天的飼料錢就不得了。后面果斷甩賣了,直接純虧了幾十萬。

村里的這個大伯他開始就知道,豬肉價格高只是持續很短的時間,不會長久的,即使豬肉價格高,他也反常的減少豬仔的數量。后面即使價格低了出欄銷售,畢竟數量少虧不了多少。然后過了低價期,后面他就加大豬仔的購入量。就是反向操作的。

因為第一波開始的那批豬肉價格低,很多養殖戶不養關停了。造成整個區域內豬少的情況,第二波開始豬肉價格就飆升。大伯就看準這個時間段,除了了種豬外,其余的全部把豬賣完了,都是高價。一次性就賺了接近二百萬。

所以呢,不要聽別人說,某某生意賺錢,你如果是外行,即使再賺錢的行業,你進去就不賺錢。這是生意的客觀規律,不要去博概率。

除非有一種情況,能有人合伙,而這個合伙人至少在這個領域從事的時間至少5年以上才考慮。

4、啟動項目人員需要很多,不考慮

生意前期要輕資產運作,減少人員消耗,快速印證生意可行性。

任何生意前期啟動的時候,很多東西不太清楚,盡量不能有太多人,要不然前期的各種花費費用就很多了。如果在沒有把生意搞清楚的時候就人員眾多,就會弄得夠嗆。

你要時刻記住自己有幾斤幾兩,如果你手機上有或者地球號上有幾萬的客戶,這個你可以考慮。你需要預留的人員一定是最核心的人員,比如業務是你去開發,有一個算賬打雜發貨的,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開始了。

普通人手上沒有太多的錢,前期創業做生意,一定要選擇輕資產的生意,盡量控制在5萬塊錢之內,你把核心的放在自己手上,不重要的全部外包,借助其他的資源和力量都行的。

然后等你賺錢了,把賺的錢不斷地投入進去,人員前期不多目的就是減少花費減少虧本的風險。如果后期生意的模型出來了,就知道怎么干,從業務開發到訂單成交,有利潤了,這個時候為了放大生意的規模才考慮增加人員。

在生意啟動的時候,如果非必要一定不要搞太多人,你要實現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目的就是降低開支,提升生意成功率。

5、只要一個生意賺錢,就先不考慮其他生意

如果你碰到一個生意很賺錢,你就不要去碰其他生意了,真正的把已經在做的這個生意做好。

因為你的本錢、資源、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在已經知道一個生意很賺錢的時候,你就悄悄地,悶聲發財,誰也不告訴。然后迅速地把這個生意模式不斷地去復制出來。

不要想著一次性成為頭部,而是你要通過量去取勝,你要用最快地時間接住市場需求,然后把這個錢賺了。如果到了后期做的人多了,你再逐步的升級和完善模式,這樣你的競爭力就會越高。

比如早年拼夕夕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通過測試這個平臺開始的流量很便宜,那么我們立馬注冊了幾十個上百個店鋪,直接把某批發網站的熱門寶貝批量上傳到拼夕夕店鋪里。針對好賣的產品直接下單給廠家,成本也是拿到很低的。

因為做的人不多,很多人也知道,產品利潤也很高,那個時候就是相當于撿錢一樣的。到了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店鋪開的越來越多,然后我們就把價格逐步降低,因為我們店鋪開始就有銷售數據人氣數據,所以我們降價了,一樣好賣。哪怕一單賺5毛都有的賺。

但是其他的商家加入進來,后來者做不到那么低的價格。

只要賺錢就無限復制拼量,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在某寶上也是一樣干的,就是那么3-5個產品開店群,我們也不做單個店鋪的頭部。但是我們可以做整個類目的份額頭部,同樣的玩法重復一次,開始花點廣告費推起來,后面廣告費都不用。

任何生意真正賺錢的時候就是時間很短的,你要用效率和數量去懟,要爭分奪秒的去爭取,因為最賺錢的時候會稍縱即逝,一旦知道的人越多,這個生意就越加不賺錢。所以一旦知道一個生意賺錢,就不要考慮其他生意,先把當下的做好先。

很多人會犯錯誤,其實自己的生意正常都是可以賺錢的,但是跟人一對比發現自己的生意賺的很少??偸沁@山看著那山高。但是你真正去做別人的生意其實壓根沒有你想著做的生意好做。畢竟你做舊的生意老熟悉了,所以還是能賺錢。其他的不熟悉的新行業,反而不賺錢。

天底下的錢多的是,你賺不完的,你也賺不盡,這個也想搞搞,那個也想弄弄,反而精力分散不賺錢。

6、少學商學院,高大上的東西

我把這條放在末尾,因為我看到太多這樣得例子了,就是本身開始企業做的好好的,后面閑的蛋疼非要去參加商學院那些東西,一套又一套的,然后把公司的高管也拉去培訓,結果呢?本來踏踏實實做事的,培訓完個個都心高氣傲,公司本來正常的,非要學習人家高大上的東西進行改革。后面公司倒閉了。

這種例子我看太多了,所以那些遇到問題不急于解決的,反而去參加和自身企業不匹配的培訓,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

我曾經跟一個上市企業的高管做業務PK,開始我還是沒有自信的,因為對方的名頭大還是海歸只有老生意人,才懂得6條賺錢生意經,各種MBA頭銜一大堆。我只是國內一個非常沒有名氣的學校畢業的。

后面我也不管那么多,根據自己的常規方法從零開始創建團隊,我很快搞定了,超額完成目標,做的非常棒!因為對方的方法還是拿大企業的管理方式生搬硬套,結果對方成員內耗嚴重。后面對面的團隊都黃了,任務自然失敗告終。

所以不要被一些所謂的“權威”給震懾住。你要實事求是就行,知行合一就行。

我并不是說商學院的東西不行,而是這些東西需要進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移植和轉化才行。俗話說的要因材施教才行。但是很多這些培訓做不到因材施教,所以導致效果不行。

大公司和小公司所用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樣的,目前主要是中小企業為主,小公司就是存活為主,如果是公司員工就那么幾個人的,根本無所謂企業文化,只要把每天的事情做好,把客戶的訂單交付好,月底老板把錢分好,大家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就行了。

整天搞那么虛頭巴腦的東西根本無效,我看過公司員工只有10個人的還去搞阿米巴模式,結果后面公司倒閉了。

關鍵很多商學院的課程都不便宜,少的幾千上萬,多的幾十上百萬。公司體量不夠完全不需要參加這些學習的。公司人員少,就把產品做好,服務做好,產品服務做到性價比高就行了,然后花點精力去做營銷推廣宣傳就好了。

一個公司真正運營得好,就是對社會有幫助,員工能賺到錢,老板股東能賺到錢,三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就好了。

我說得很明白了,懂的老生意人自然懂,不懂的多理解一下,今天就聊到這里了。如果認可就點贊關注分享支持一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