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油的重要性

縱然對川菜一知半解都曉得,做涼拌菜的關鍵是靠紅油提味、紅油提香、紅油增辣。雖然醬油和味精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增色、增鮮的效果,但是少了紅油,或者紅油差強人意,就會黯然失色,沒得靈魂。涼拌出來的菜,味道不足,風味不夠,顏色發黑。一碗滿是醬油、蒜水、姜汁、味精、醋的調味湯汁,又怎么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呢。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沒得油就不能炒菜,沒得紅油就不是四川涼拌菜,紅油做不好就展示不出正宗的味道。

紅油調涼菜,糊辣油調小面小吃

多數川菜并非麻辣,但大多數喜歡川菜的人,卻離不開麻辣。至少熱度高的涼拌菜都離不開紅油。家要家常紅油調百味,餐飲要商用紅油顯特色。易家川菜認為,家常紅油不等于商用紅油,這里有專業問題,紅油有冷用紅油、熱用紅油之分。熱用為炒料、紅湯等方面,冷用則分為涼菜用、小吃小面用糊辣油。涼菜需用純紅油調味,取色、香為主,小面和小吃則需海椒皮張,干稀混用,取辣和糊香,用處不同,邏輯不同。不懂這點,就會將兩種理解為一種,再怎么做都不對,因為方向就錯了。

紅油、糊辣油不區分,拌菜色香味不夠,調面糊香、辣香不足

正是不懂紅油和糊辣油的區別,所以基本都照家常紅油的邏輯做法,也就是家庭做法,全用高溫油淋潑海椒面。易家川菜不否認做紅油,包括做糊辣油,海椒與油受熱的原理同出一轍。不過到底是要拌涼菜,還是要調小面、小吃,到此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就出現了拌涼菜油量、色、香、味不夠,調小面糊香、椒香、辣香不足,香料搶味的情況。易家川菜認為,問題就出在制作手法和理解上。下面把紅油和糊辣椒油的制作手法給大家簡單介紹。有不同建議的朋友可以瀏覽易家川菜主頁微頭條,或者私信與我們溝通。

專業紅油,不炒海椒,增香料,熬出色香味

專業紅油不會有人去手工炒海椒(辣椒),也不會用淋油法制紅油。因為手工炒過的海椒已干枯,耐熱差,辣椒紅素已經在表面,再次淋高溫油只會讓海椒褪色,變黃,甚至發黑,海椒香味雖然被徹底激發出來,但是顏色絕對做不好。做專業紅油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選用有一定正常濕度的海椒面,或者特制的海椒面,搭配好色、香、辣度,細度方面用二粗,控制好油溫,用熬的方法來做紅油。正常濕度、二粗皮張可以提高海椒面耐熱程度和時長,讓海椒面的顏色、香味緩慢在油里釋放,用這種手法,辣椒紅素才會釋放在油里,形成紅色油液。香料一介入,提高了紅油的醇香,如虎添翼。

糊辣油,手工炕出味,提升椒香感,低溫稀釋

糊辣油沒有專業不專業之分,目的就是取海椒糊香,不用任何香料。所以糊辣油才會用手工去炒香海椒,先小火激發海椒香味,再搗碎成皮張大的粗面,最后以中低油溫把椒香和糊香都稀釋到油里,形成獨有的小吃絕配。這種味道與紅油完全是兩碼事。但他們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個就是海椒與油產生受熱的原理,第二個就是色、香、辣根據需求搭配海椒品種占比。不同的地方,恰恰是制作手法。有更多技術問題可以點擊易家川菜主頁上方私信功能與我們探討。

說到這里,雖然各有理解,但易家川菜始終對家用辣子油、商用紅油、糊辣油有一套自己的體系,吃辣用辣,方法變通。技術方面,歡迎喜歡我的朋友點贊關注。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