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善于經商這一點相信沒有誰會懷疑,在如今的全球金融圈、重要行業里,猶太財團都屬于龐然大物,有傳言說即便是美國政府,也得要看猶太財團的臉色,可見他們的力量有多強大!

其實中國也有富裕的猶太人家族,那就是香港嘉道理家族,他們在全球擁有數十個大型發電廠,掌控著香港七成以上的電力市場,每年光是在港收電費就可以收上百億,就更別提其他酒店、銀行、地產、船運等賺錢業務了。

比較厲害的是,縱觀這個家族的發展史,基本上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期間還曾遭到過毀滅性打擊,然后又一次拼搏東山再起,直到如今都是香港名列前茅的富裕家族,非常勵志!

嘉道理家族如今的掌舵人叫米高·嘉道理,他已經屬于來華的第四代了。這個家族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880年老嘉道理(即該家族第一代)帶著兩個兒子從巴格達出發,隨“東印度公司”來華營商,開啟了傳奇之路。

當然,最開始老嘉道理也沒啥錢,他來華是為了投奔有錢的表親——上海猶太首富沙遜家族。雖然有那么一點沾親帶故,但老嘉道理及兒子并沒混上什么要職,老嘉道理當著倉庫保管員,兩個兒子一個負責隨船運貨,另一個則是碼頭上跑腿的雜工。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即便當時跟親戚的境遇相差巨大,老嘉道理還是常常教導兩個兒子積極向上,將來也要像親戚一樣富有。一家人在異國他鄉就以這個為目標前進。

他們平日里除了生活必須外,絕不亂花錢,辛苦攢下一點積蓄后,就開始利用閑暇時間在上海經營陶瓷及茶葉生意,因為方法得當,他們的貨賣得很快,從中又賺取了一部分利潤。

節儉、攢錢、投資,這是猶太人獲取財富的秘訣,他們用賺來的錢全部買入土地,這些土地很快就大幅升值,父子三人的財富以倍數在增長。

不過那個負責隨船運貨的兒子埃利·嘉道理某次在為沙遜家族做事時,與負責人起了沖突,雙方鬧得很大,甚至驚動了沙遜洋行的高層,最后的結果是埃利被解雇,一氣之下他就跑到了香港投奔堂兄莫希·嘉道理。

其實埃利·嘉道理才是這個家族在中國站穩陣腳的關鍵人物,香港就是他的福地。當時堂兄在做股票生意,也帶他入了行,沒想到埃利非常有天賦,很快就自己開了個股票經紀行,幫客戶操控賬戶投資,以此獲取傭金。

因為他買得很準,能給客戶帶來利益,所以找他幫助投資的人非常多,埃利靠此賺得盆滿缽滿,很快他又讓親兄弟以利·嘉道理也來到了香港。當時的香港屬于英國的殖民地,本就無國籍的嘉道理兄弟干脆入了英國國籍,這點給他們后來的生意提供了很大幫助。

通過與其他英籍猶太商人的引導,埃利開始涉及電力、煤炭、天然氣等重要領域,他還在香港、上海都開辦了公司,20世紀初就已是上海、香港知名的經紀人、大老板。

1908年,位于香港的英資企業中華電力集團因經營不善公開出售。當時香港只有少數洋人能用上電燈,大部分國人還在用著煤油燈,所以沒什么人愿意買,出的價格也不高。

但埃利·嘉道理認為這是個機會,他知道時代一定會發展,人們對電力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于是就出價十萬買下了中華電力集團,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后來給他們家族都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埃利·嘉道理和以利·嘉道理兩兄弟長期生活在中國,所以他們對中國也有一定的感情,事業發展后,他們在上海成立了育才書社,先后給中國孩子建了六所免費的非宗教學校。

上海的第一所結核病醫院也是他們兩兄弟出錢建造,如今名為上海第一結核病醫院,院內至今有一座三層紅色磚房還是叫著“嘉道理”。

總之,財富有了積累后,埃利·嘉道理做了很多善事,因此也獲得了很多榮譽,1926年他得到英國皇家爵士稱號,隨后又獲得法國獎章,1933年還獲得中國國民政府一級金質獎章和綠寶石勛章。

從窮小子躋身為名流,嘉道理家族只用了兩代人、近半個世紀,能力非常強。1938年,大量歐洲猶太人為避免遭到納粹迫害,向東方逃難。當時日寇還沒有對西方國家宣戰,上海仍保留著租界,埃利·嘉道理就拿出很多錢,在上海安頓了近3萬猶太同胞。

不過這樣的日子也沒過多久,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向香港、向東南亞發動了侵略,為了不讓發電廠落入日寇手里,埃利在日寇到達之前將自己的產業全部炸毀。此舉讓日寇恨之入骨,嘉道理一家都被關進了集中營里。

1943年,日寇將嘉道理一家轉移到上海閘北拘留營,他們從頂級富豪一下子變成了溫飽都成問題的難民,因為日寇已與英國作戰,擁有英國國籍非但不能得到優待,還經常被刁難,每天只能得到一點必要的生活必需品。

埃利·嘉道理當時已年老體弱,日寇允許他返回家中,但還是被軟禁在了傭人的房間里,由于日寇的迫害,埃利1944年離世,享年77歲。

埃利去世后,他的長子羅蘭士·嘉道理扛起了家族的大旗,不過此時的他還跟家人在拘留營里,啥事都做不了,直到日寇投降才恢復自由。

家族在世界各地的產業基本已成廢墟,稍微有點價值的東西也被人占了,羅蘭士相當于再次創業,他想要立刻去往香港重振電廠。當時英國急需將英鎊運到香港,以取代市場上流通的日本軍用卷,所以只搭貨不搭人。

羅蘭士只好去往重慶找到英軍高層,特批成為了“貨物”運往香港,他坐在一堆英鎊之上,腦海里全是自己東山再起的畫面。

事實上,他也真的做到了,雖然沒有了那么多財富,但他還有著家族人脈,通過走動跟港英政府高層的關系,他獲得了一大批初始資金,然后再將電廠的一部分老員工請了回來,中電集團很快就又重建了。

由于大陸地區風云變幻,大量的人口涌入了香港,當地的發展非???,嘉道理家族的商業版圖也隨之迅速擴張。賺了錢,再繼續投資,他們的業務逐漸涉足了金融、酒店、紡織、地產、橡膠、地毯、倉儲、修船等等領域,曾經有段時間嘉道理家族還是香港首富。

當然,他們最賺錢的還是電力,1977年中電集團的供電量已經占全港耗電量的70%以上。1979年,中電與廣東連網,開始為廣東供電。

當時已80歲高齡的羅蘭士·嘉道理參與啟動儀式。他特別高興地說:“我和父親1917年便有為國家供應電力的夢想,沒想到苦干62年才實現這個夢想!”能說出這句話,可見他對中國也是很愛的!

羅蘭士94歲去世,之后家族就由兒子米高·嘉道理來掌舵,依然在各個領域發展得很好。根據《2023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米高·嘉道理的身價高達72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那也是400多億了!

從老嘉道理1880年來華算起,已經過了140多年、傳了4代,他們從中國獲取了很多,同時也回報了很多。最讓我感觸深的是這個家族的堅韌,哪怕暫時貧窮、哪怕身陷困境、哪怕遭遇打擊,始終沒有想過放棄。

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這樣的精神還是值得很多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