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漫步至新天地廣場,一個個地攤有序排開,桌子板凳擺得整整齊齊,各種小商品琳瑯滿目,各色美食散發出誘人香氣,叫賣聲此起彼伏……這是懷化的夏夜,熱熱鬧鬧,帶著人間煙火氣。夏日帶動地攤經濟持續火熱,在進一步豐富市民夜生活的同時,也為提振經濟發展帶來重要助力。

夜市帶來人間煙火氣

“又香又甜的烤玉米”“衣服鞋子便宜賣”“網紅大魷魚,好吃不貴價格實惠”……走在新天地廣場上,叫賣聲不絕于耳,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放眼望去,美食、飲料、飾品、衣物、玩具攤點數不勝數,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應有盡有,令市民目不暇接。

手里拿著一杯檸檬汁,嘴上塞著一口臭豆腐,市民劉女士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就住在這附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來逛一逛夜市,感覺找回了童年。”劉女士說,“我小時候經常跟著我媽媽逛夜市,那個時候夜市最熱鬧的是在中心市場那一線,那些熱熱鬧鬧的夜晚給我帶來了很多美好回憶。現在懷化的夜市重新發展起來,我又找回了童年的感覺。”

“夜市的東西比商場便宜。”對于剛剛畢業不久的小張來說,夜市讓她青睞有加,很重要的原因是便宜。“因為囊中羞澀,我會盡量選擇便宜的東西買,我覺得夜市無論吃的用的都比商場便宜,可以省很多錢。”

“白天太熱了,晚上出來逛街剛剛好。”小易笑稱自己“晝伏夜出”。她是一名學生,目前正在放暑假中,白天氣溫太高,她通常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到了晚上,再出來覓食。“我喜歡逛街,又特別怕熱,夜市對我來說就剛剛好。晚上我約了朋友,待會兒一起逛夜市吃宵夜,感覺生活美滋滋。”

地攤帶來眾多就業機會

有買就有賣。

夜市的生機勃勃,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由于成本低、方式簡單,“地攤經濟”對于不少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成為他們創業的第一選擇。

“我從小喜歡擺弄手工,今年我看擺地攤那么紅火,心里也萌生了擺攤的想法,于是自己制作了一些小玩意兒拿來夜市上賣,生意還不錯,最多的一天能賣出十多件,收益作為零花錢足夠了。能用自己的愛好賺錢,我很開心。”90后小梁今年在家準備考試,白天在家看書,晚上就出來擺擺地攤,既滿足了自己的愛好,又能賺到點零花錢,讓她很滿意。

而對于待業在家的小胡來說,地攤則是他創業的第一步。“之前我是在企業上班,后來辭職回家,想要自己做點什么,于是我瞄上了擺地攤。”小胡在夜市經營著一家賣衣服的攤點,他攤點的衣服充滿個性,因此吸引不少年輕人駐足詢價。對于小胡來說,壓力比兼職的小梁大很多。“因為我是全職嘛,如果衣服賣不出去,我就會虧本,心里比較焦慮。不過,這股壓力也給我帶來了動力,讓我更好地去努力學習如何經營,給自己積累經驗。夜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我可以觀察別的商家是怎么做的,學習他們的方法。”

在新天地廣場的夜市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夜宵攤。華燈初上時,夜宵攤就開始紅火起來。在一家龍蝦燒烤店前,不斷傳出龍蝦翻炒過后的獨特香氣,顧客們早已聞“香”而來,將小攤擠得嚴嚴實實,十多張桌子全部坐滿。攤主王叔忙得團團轉,“基本上要忙到凌晨兩三點才能歇口氣。”王叔擦了一把汗,臉上卻帶著笑容。

繁榮背后需規范管理

小地攤,大民生。一個地攤背后不僅承載了一份獨特的城市記憶,更關乎民生大計。發展地攤經濟,不但給市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還給很多人帶來了創業致富的可能。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懷化早在2023年便出臺政策,在不影響交通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不侵害他人利益等前提下,允許商家開展戶外臨時促銷,允許農戶、攤販到指定地點規范經營,允許在適當位置設置夜市等。目前,懷化已經開市的夜市分布在市區各個區域,多點開花讓市民出門就能逛夜市。

不過,“地攤經濟”的背后也需要更多的規范和統籌。

“我家住在夜市附近,晚上夜市喧鬧,對我的生活還是有點影響。”王女士說。

“我家離夜市比較遠,而且晚上不到九點就沒車了,這讓我不得不吃了晚飯就準備回家,每次都玩得不盡興。如果有夜班車就更好了。”小李表示。(記者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