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配方12:老菜譜中的名雞配方,香料13種,這工藝值得收藏
我原本做這個老配方專題計劃做10期,然后就準備根據現在的季節做一些實用的專題,但無奈在這個采集的過程中,經常能看到讓人心動的配方,感覺很有價值,就想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不知不覺就做到了12期。
想想既然這些幾十年前的東西,很多時候大家已無緣見到,有價值就把它分享一下吧,至于做幾期,就跟著感覺走得了,因為越是采集就感覺有價值的東西太多。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重量級的配方,是一款安徽的有名的燒雞配方,至于是什么名字,咱還是不明說,為的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口舌。
其實話又說回來,只要這東西能做出好口味,什么名字并不那么重要,很多美食的名品不就是從平凡堅持到神奇,一步一步走下來的嗎?
只要配方和工藝靠譜,我們盡可能把它做成自己的東西,來個“張家老雞鋪”“劉家老雞鋪”啥的,也未嘗不可。
這個配方當時我看到的時候就感覺很不一般,因為在傳統的配方里,很少有用13種香料的,這是一個純商業配方。
另外其中對每一步工藝的敘述,我感覺很珍貴,包括如何“別雞”,炸雞的時候如何控制油溫,油溫高了會怎樣,油溫低了會怎樣等等,都做出了很詳細的描述,可以說每一步都值得收藏,先說說配方:
原料:
活雞 一百只(每只約重二斤)
精鹽 三斤
白糖 二兩五錢
飴糖 四斤
八角 一兩二錢五分
山奈片 四錢三分
小茴香 三錢一分
砂仁 一錢三分
姜 四錢三分
白芷 五錢
肉蔻 三錢一分
花椒 六錢三分
桂皮 一兩二錢
丁香 三錢一分
陳皮 一錢二分
草果 三錢一分
辛夷 一錢二分
芝麻油 三十斤(約耗四斤)
制法:
1.宰殺和“別”雞:將雞宰殺,流盡血水,燙去毛,洗凈,在靠肩的頸部直開一小口,取出嗉囊;
再在肛門上邊橫開一寸半長的刀口,掏出內臟,剪斷胸骨,用水洗凈,然后先用刀背敲斷大腿骨,從肛門上邊開口處把兩只腿爪交叉插入雞腹內,將右膀從宰殺刀口處穿入,使膀尖從雞嘴露出。
雞頭彎回別在雞膀下邊,左膀向里別在背上與右膀成一直線。使雞腹內兩只腿爪撐開,頂住雞腹。
2.涂飴糖和油炸;雞“別”好后,掛在陰涼處晾干水分,再用毛刷沾飴糖涂抹雞身,涂勻后下大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時撈出(油溫應始終保持七成熱度,油溫低雞不變色,過熱雞皮發黑)。
3.鹵煮:大鍋內放水,把八角、山奈片、小茴香、砂仁、姜、白芷、肉蔻、花椒、桂皮、丁香、陳皮、草果、辛夷十三味香料裝入粗線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鍋中煮開,加入鹽、糖,把炸好的雞整齊地擺入鍋內,用旺火燒開后,撇去浮沫,把雞上下翻動一次,蓋上蓋,改用小火煮四至六小時即成(煮的時間,隔年老雞可適當延長,當年仔雞可縮短,以肉爛、肉骨脫離為止)。
煮雞的鹵汁可妥善收存,以后再用,老鹵越用越香。
香料袋在雞煮后撈出,可使用二、三次。如制作一只雞,可用砂鍋,香料用量酌減。
特點:
此雞味道鮮美,香氣濃郁,肉爛而連絲,嚼骨有余香,趁熱拾起雞腿輕輕一抖,雞肉全部可脫落。
以上是這個配方的全貌,提示一點,配方里也說到用香料13種,我數了一下,按我們正常的標準來說是12種,這里面把姜也當做香料算了進去,不過姜原本也是蔬菜類的香料,這個算法也不算錯誤。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