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耐心看完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寧可特立獨行,不愿亦步亦趨。

有時候,有些投資人見完創業者之后,創業者會摔門揚長而去,覺得投資人根本看不懂他的項目。但是我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我跟創業者聊完后,都會跟他說,我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希望兩個月之后,你能夠到我面前來證明我的說法是錯誤的。任何時候,我的判斷都不見得100%正確。

我希望能夠找到的,是一些有獨立判斷思維和能力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01.獨立判斷,成功創業者的關鍵

獨立判斷是在做決策判斷的時候,以自己理性思考的結論為依據,不盲從,理性至上。

獨立判斷能力是很多中國人所缺乏的能力。我們從小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我們要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并不強調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尤其是自媒體上的文章魚龍混雜,很多10萬+的文章都沒有事實依據和理性的分析,只是一種情緒化的發泄。

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很容易就會被別人帶到一個錯誤的方向。

比如我剛到投行工作的時候,需要分析一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就到處找文章,去看摩根大通、高盛的研究報告,把所有的研究報告和專家的分析都看了,但是最后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結論。

而實際上,券商寫的研究報告70%都是不靠譜的。我一直在看別人怎么說,而沒有從一件事情的本質上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認知。

成功的創業者,首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滴滴是我們投資的一家公司。最早的時候,程維想做的不是打車,而是停車,后來考察了一圈之后,他發現停車真的很難做。今天市場上還有做停車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的估值跟滴滴差的很遠,一個戰略決策帶來了太大的價值。

滴滴打車是2023年開始做的。在它之前,其實已經有好幾家做打車的了。當時做的最好的是易到,在我們投滴滴的時候,攜程已經投了易到。

按照今天的說法,易到當時已經綁了一條大腿,但我們還是堅持投了滴滴,因為我們認為易到的商業模式是不對的。

程維當時沒有選擇其他創業者選擇的專車和快車方向,而是把出租車作為主要方向,以最快的速度開拓出租車市場,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

那時候很多出租車師傅確實沒有智能手機,但程維已經看得清楚,未來一兩年時間里,所有的出租車師傅都會使用智能手機。當占據了出租車市場后,滴滴就獲得了最快的發展。

02.深耕職場,要避免成為“螺絲釘”

在職場上,獨立判斷精神也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今天很多在職場工作的人去一家大公司,大部分情況下是一顆螺絲釘,很難有所突破。

比如說我原來在一家國有投行工作了3年,2023年的時候,我就走了。因為當時部門的負責人才40歲不到,而我那時26歲,再做10年,他也才不到50歲,還沒退休,我不可能做到部門負責人。

今天來看,確實如此。我原來的一些同事還在那個部門干,但很難晉升。

我覺得我走的非常對,至少今天我有很大的主動權去投資一些項目,跟創業者一起往前走,有更大的成就感。當然,你自己愿意過怎樣的生活是自己的選擇,只是要想清楚。

畢業后這幾年,我想清楚了一件事,就是什么是自己的核心價值。我認為所謂的價值是:在社會分工的條件下,別人能夠跟你合作,并且在合作之后能夠實現共贏。

在創新、學術、發明上也都需要獨立判斷。往往越是重要的成就,提出來的觀點在當時別人都是不認可的,這時候你就更需要獨立判斷。

比如,愛迪生當年發明的電燈時,很多人并不認可他,認為一來噪音太大;二來每次都要去發電,非常麻煩。

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最早利用的是直流電,它的傳輸距離并不遠,所以經常出現:家里放一盞電燈,樓下就需要有一臺發電機,噪音很大。

愛迪生的助手特斯拉認為電燈可以用高壓電,交流電來傳輸,這樣的話通過建電廠,把電傳到家里,就避免需要自己發電、產生噪音的問題。但當時愛迪生覺得不行,他認為交流電電壓太高,會電死人,后來特斯拉離開愛迪生,成立了一家做交流電的公司。

愛迪生有自己的判斷,他發明了電燈,但是他后來又落伍了;而特斯拉卻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立判斷,跳脫直流電的桎梏。

就是說,你需要有挑戰權威的獨立判斷,沖破束縛,想到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03.學會學習,獨立判斷有這三板斧

我們要堅持獨立判斷,但并不是每個人的獨立判斷都能得出好結果,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讓每一個判斷都更加準確。

要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向牛人學習

今天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學習。

有很多人是今天看這個,明天看那個,但最后其實都沒有沉淀下來的東西,因為他學習的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

什么叫學會學習?很簡單,我如果要了解一個領域,肯定從這個領域最牛的人入手。比如說我去做投資,肯定先去看巴菲特是怎么投的。

而且如果你想從一個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那么不要看他寫的書或者文章,而要看他投的項目,正在做的事情。

書上的東西, 80%都是過時的。

一個作者,把書寫出來可能花了半年,出版社再商量怎么出版,又花了半年,渠道出來又花了半年,所以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過了兩年。如果要用這本書來指導你現在的工作,肯定是過時了。

第二,思考核心問題

很多人在很多場合都說,我們要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學習得來的,還有一部分知識是通過思考得來的。

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會覺得一些問題很復雜,太難了。其實很多問題,你只需要考慮清楚一點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

比如直播的核心問題是有沒有人愿意打賞,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么女生坐在那里聊天,就會有人愿意給錢?奉佑生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所以映客現在也上市了。而打車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想清楚先做出租車,還是快車和專車?程維看準了出租車,所以滴滴很快超越了其他競爭對手。

第三,實踐中不斷試錯

學習本身是不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只有在學習之后,通過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再把這些想法付諸實踐,才能夠真正創造價值。

實踐其實是個不斷試錯和糾正的過程。有一本書叫《精益創業》,就是講要用最小化的模型來不斷試錯,看看你做的事情和方向是不是對的,實現從0到1的跨越。拼多多也是一樣。拼多多是我錯過的最大的項目,但它最早的模式真的不行。

拼多多的前身是拼好貨,那時候它做的是自營的水果生鮮生意,你在線上買了水果后,拼好貨給你送過來,這是一種B2C模式。我們當時考察拼好貨的時候,發現它的財務數據不太好,成本收益算不過來,所以就沒有投。

但是黃錚厲害的地方在于,他能夠在發現方向不對之后,很快調整過來。黃錚意識到自營業務的庫存、物流都很難搞定,而且供應鏈非常復雜,所以從2023年起,就開始轉型做拼多多,從B2C轉向C2C。

到2023年初的時候,拼多多的C2C已經占到了他們總業務量的99%,自營業務只有1%不到。

04.投資人眼中的好項目

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產生了新的需求和新的解決方案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創新和創業的浪潮,這就是風口。

從PC機普及,到PC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每一次底層的改變,都會引發一輪創業風口。怎么判斷未來的趨勢和風口上的項目是否該投?

一般來說,我選擇項目有三個標準:

第一,要能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能夠快速規模化,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第三,要有競爭壁壘,你能干的事情別人干不了。

依靠這幾個標準,就能很快判斷出一個項目有沒有價值,應不應該投,它以后到底能發展到多大的規模。這幾年,一些比較成功的創業企業,都是適應了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轉變的歷史機遇,并且滿足了以上三個標準,比如微信、滴滴、抖音,都是這樣。

微信生態、在線教育和出海項目,是我比較看好的領域。

在微信生態里,電商、教育、游戲都會有很多機會。目前微信生態占據的流量可能達到每個人每天所有流量的60%-70%,未來微信的總交易額可以達到跟阿里差不多的量,有將近十倍的上漲空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在線教育我也非常看好。因為教育這種東西,是非常適合從線下挪到線上的,而且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讓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可以接觸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出海項目也非常有機會。在2C消費市場,中國團隊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其他國家都做的更好,甚至比美國都還要好。在南美、阿拉伯、東南亞,大量的2C項目是在中國人在做。

未來伴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發展,以及5G網絡的出現,又會出現一些新的機會。在這些技術上,有新的突破的企業,會是我們重點考察和投資的領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