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擺地攤兒的,沒有工作也沒有兼職,從疫情發生之前就開始擺地攤兒,經歷了疫情,一直到現在,這個小攤位,養活了我們全家。

我的小地攤兒主要做吃食,我們一開始并不會做,也沒有基礎,只是簡簡單單會做飯,所以選擇跟人家學,節省了很多時間成本,雖然花點錢,但是剛開始的時候真的等不及了,家里確實沒有收入來源,再加上有些負債在身,所以考察了一段時間后就想抓緊做,起碼每天有收入,家里有糧,心里不慌。我想不是被逼到一定的程度,大部分人還是不樂意去擺攤做生意的吧!

四年的時間,我和幾百個和我一樣的擺攤從業者接觸過,經常見面的有二十幾個,我們的收入都是在200元到八百元左右吧,我們擺攤人講的都是日收入,當然也有低于200元的,很少,也有高于800元的,同樣不多,沒有什么代表性。我把我的"同事們"的收入對比了一下,發現很有規律,有些人還真的不適合擺地攤兒。

1.女士的平均收入高于男士。雖然我也不想承認,確實是這樣的。我的"同事"有9成是女士,1成是男士,這一成的男士還有一半是陪老婆一起干的,男士自己單獨干的,也就半成左右,女士的平均收入大約在500元以上,男士的平均收入也就是300元-400元吧,我也是男士,這是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雖然我也很努力,也在學習她們擺攤的一些小技巧,但是有些事不是單純的努力能解決掉的。當然也有個別男士做得非常好,盈利也不低,但是不具備代表性(可沒有貶低男士的意思啊,我也是男的,有些工作就是這樣,男女都能做,但是做出來的效果是有差距的)

并不是男士不能做,可以的,收入也和一般的上班族差不多甚至要多一點,也是非常可觀的,只是適應起來沒有女士那么快、那么自如一些。

2.放不下面子的事不能做。我見過很多人想擺攤來補貼家用,兼職也好全職也好,不能只想著賺錢放不下面子啊,擺攤兒并不是守門店,沒有門店的體面,所以,有擺攤兒想法的朋友先想一想:我能不能放下面子去擺攤兒?

我認為面子其實不值錢,現在只有舍下面子去賺錢,以后才有可能拿面子去賺錢,真正地想要擺地攤兒,面子的事不要考慮最好,如果扭扭捏捏的放不開,我覺得還是不要嘗試的好,雖然和門店相比投資小的多,但是多少是需要投資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不要浪費,對不?

與這種生意相比,地攤兒投資是小的多,可能不及百分之一

3.不敢吆喝的。擺地攤兒并不是門店,沒有那么高大上,喇叭也不能每天都用,而且喇叭聲音大了周圍的居住地住戶就會舉報,到時候城管就會過來管一管了,畢竟擾民了。喇叭有的地方能用,有的地方不能用,不能用的地方一般都是消費能力比較高的地方,所以能吆喝也是擺攤人的一種技能和能力,可能看到這里會覺得這玩意誰不會啊,我真的見過好多人吆喝不出來的,不好意思的、放不開嗓子的等等。不吆喝和吆喝的生意肯定一個壞一個好,相同的攤位,營業額能差一倍,真的是這樣,人越多的攤位生意越好,人越少的攤位沒人敢過去,很重要。

而且吆喝的有特色的生意更好,比如聲音比較甜的,能把吆喝的內容押韻的等等。

4.小氣不舍得。我們主要做吃的,好吃不好吃誰知道,所以大方地給每一位路過的顧客吃,只要顧客想嘗,嘗就是了,顧客只有想買的時候才會嘗,只要水平在線人家肯定買,在外面能放心吃我們擺攤人東西的那是相信我們,所以衛生、口味、食材必須嚴格把關,對得起人家的信任。舍不得給人家吃、給人家嘗的生意就要差很多。

還有就是我們擺攤兒的地方都有保安,有時候還要面對城管,我們的吃食能送就送,或者成本價給他們,現在就是這么個社會,我覺得這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都知道不容易,沒有誰針對誰,都是為了工作,為了大家好,我們也要感謝人家,起碼心存感恩。

5.不能容人。擺攤兒嘛,有很強的可復制性,也許今天我們生意好,明天旁邊就又有一個攤位和我們賣得一模一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主要是我們做的沒有什么技術壁壘,復制起來沒有那么難,都是為了生活,該包容的包容,不要起摩擦,服務好顧客,產品差不多就拼服務嘛!

尤其不要和顧客發生矛盾,否則真的影響生意,而且影響得非常厲害,顧客就是上帝,允許上帝有個性一些嘛。

地攤兒,不丟人!無論疫情與否我都能在地攤兒上賺到錢,希望合適的人入行,不合適的人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避免踩坑。

那么如果有機會您會選擇做小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