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道快訊:聰明如你一定不希望再被這個
不要再干被自己商標投訴侵權的傻事啦……很多賣家朋友將銷售站點的商標規劃得很全面,卻忽視了在國內生產供應的中國商標。
一提到中國商標很多賣家朋友要問了,我們產品在國外銷售為什么還要注冊中國商標呢?
因為在中國以盈利性為目地的生產或者銷售的產品如被投訴都屬于侵權行為,其實關注一下中國商標侵權案件的損失額度,就知道作為制造大國商標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
最近有亞馬遜賣家反應,“有心人”在亞馬遜篩選一些銷量較穩定的品牌,以同站點跨類目或跨站點的方式來搶注這些品牌的中國商標,其中有一個品牌被他人在中國搶注,因為申請方在海關做了品牌備案,當這些貨物過海關的時候就被投訴商標侵權,最后他們考慮海運時效和法律程序的時間成本,不得不以20W的賠償金和解了對方的“敲詐“……
雖然這樣的情況極少但也是客觀存在的。
中國商標注冊采用申請在先的原則,一旦自己苦心經營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即使商標是我們最先使用,如他人注冊成功我們將不能繼續使用該商標。
明明幾百塊就能規避的風險為什么要留下隱患呢?因為有些賣家朋友容易忽視如下幾點:
1,商標保護的地域性風險:我們的產品是在中國生產屬于盈利性行為,從倉庫到海關期間產品商標沒有受到保護,若有人申請了該商標來投訴侵權,我們將無力反駁。
2,他人搶注惡意索賠風險:如上述案例所講,如果有的競爭對手發現某一品牌在國外熱賣,于是在中國搶注商標,然后去海關那邊備案,貨物想出海關卻被“自己“的國內商標牽制,那時只能滿足對方的要求談和解才獲得通行,這也太冤了。
3、他人在先申請的風險:如果國內商標注冊不及時,導致同名的商標或類似的商標被他人先行注冊。
我們將陷入商標被搶注的困擾,不管是高額許可使用費,還是重新注冊新的商標,都將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我們看到一些知名企業被迫高價購回商標的原因。
商標的規避了風險能力是企業最直接的價值,而商標作為無形資產,其使用權、轉讓權、獨用權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價值。
所以即使是這么簡單的道理我還是想復述并且提醒我們賣家朋友,趁著我們還能作為一個旁觀者認識這件事情之前,及時把我們主打的熱銷產品注冊好對應的中國商標,畢竟風險防范是跨境電商運營基礎。
需要了解中國商標的相關信息可以登陸我們中國商標局網站,
更多關于中國商標申請細節可以咨詢我們客服小姐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