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代理記賬公司財務預算究竟應該怎么做?
很多企業都在做財務預算,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些企業干脆放棄,不再做了。
很多專家都在講財政預算,講得很好。老板和財務人員都愛聽,聽完都興奮不已,但真正付諸實踐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呢?財務預算應該怎么做才能成功?
眾所周知,財務預算的基本目的是有效增加營業收入,合理控制成本費用,最終增加利潤。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現實中,很多企業終于把財務預算做成了一種正式的工作:每年年底都在做第二年的財務預算,但是做好的預算第二年執行不了,第二年年底繼續做下一年的預算.
究其原因,很多企業都是在建造空中樓閣,缺乏有效財務預算的必要基礎條件。
一、不能有效執行財務預算的原因:
1.缺乏基本的財務會計數據。
預算不是憑空制定的,而是以實際的財務會計數據為基礎,使預算數據符合企業實際并得到執行。
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沒有建立合理的財務會計制度,導致財務會計數據不完整、不詳細、不準確甚至不真實。這樣,財政部門必然無法根據會計數據編制財政預算。
也有很多企業不考慮企業實際情況,盲目照搬大而規范的企業做法,片面主張全員預算,要求業務部門自行編制預算。結果是因為業務部門不設統計崗,缺乏基礎數據基礎,被迫自己編預算,只好拍腦袋拼湊數據。這樣產生的預算結果當然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符。由于財務部門缺乏全面詳細的基礎會計數據可供參考,無法對業務部門提供的預算數據進行合理的修正和調整。最終導致整個公司的財務預算東拼西湊,脫離實際。
這樣做出來的預算,當然不會起到指導業務的作用,相反,甚至會影響業務的正常開展。
2.缺乏相應的內控基礎。
預算管理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有效控制成本和費用。但如果只有預算數據,沒有相應的具體內控措施來跟進和進行日常控制,那么成本和費用還是會失控。當問題最終暴露出來的時候,就為時已晚,預算也就成了無用的數字游戲。
很多企業,特別強調數字化管理,只是單純強調數字化管理,沒有考慮到后續的配套控制措施。導致預算指標得不到有效執行,導致預算最終演變成正式工作,這也是很多企業財務預算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有效開展基建財務預算的需求:
為了有效地開展財務預算工作,首先必須建立開展財務預算的基礎:
一是要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合理調整,建立產融一致的財務會計制度,確保會計數據真實、全面、詳細、準確。有了這些基本的會計數據作為基礎,我們才能編制出符合實際情況的預算數據。
二是完善內控管理措施,包括各項內控規章制度和流程,全面建立內控管理體系,確保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控制。特別是與資本、資產、成本和費用有關的所有方面,可以不時得到有效的監控。這樣可以及時跟蹤相應預算指標數據的執行情況,及時制止和糾正出現的問題和偏差。
第三,完善各項財務報告制度,特別是內部管理報告制度,及時利用內部管理報告收集、加工、整理企業管理各方面的數據,同時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及時向公司管理層提供各方面的數據信息,通過內部管理報告及時監控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有了全面詳細的內部管理報表,可以使預算指標的分解和執行更加準確合理。同時,通過使用內部管理報表,可以更加及時、方便地跟蹤預算指標數據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問題。
第四,要建立財務分析體系,進行有效、全面的財務分析。通過財務分析,可以揭示企業過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為企業管理的下一步改進指明方向。因此,財務預算不能只是機械地照搬歷史數據,而必須建立在對歷史數據進行有效分析的基礎上,從而做出更加合理的財務預算。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有效地進行財務分析,那么財務預算當然也不能有效地進行。
當企業具備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基礎,就可以正常開展財務預算工作。
三。有效財務預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財務預算有很多方法。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下。當業務部門沒有自己的預算時,我經常使用財務預算的流程和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因為財務預算的最終目的是增加收入,控制成本費用,增加利潤。因此,作為財務預算的結果,有必要制定出合理的、可以實施和考核的經營任務指標。通常,業務任務考核指標包括:收入指標、成本指標、費用指標和利潤指標。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還可以根據各自情況設計其他預算任務指標,如銷售額、毛利率等等。這樣,制定財務預算最重要的數據依據就是損益表;而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損益表。因此,我的財務預算工作基本上是按照以下流程進行的:第一步,根據利潤表及其歷史數據,設計編制預算工具3354“利潤計算表”。利用這個預算工具,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收入數據,快速計算出相應的成本、費用、利潤、稅金、折扣等數據。
第二步,如果公司老板對下一年度要實現的營業收入有明確的要求,那么可以直接使用老板預期的收入數據,使用預算工具計算出相應的利潤數據;或者公司老板對下一年度要實現的利潤有明確要求,可以使用老板預期的利潤數據,使用預算工具反推相應的收入數據。
但是,如果公司老板對下一年度的營業收入或利潤沒有明確的要求,可以使用預算工具,根據收入的不同增長率(如10%、20%、50%等)計算出相應的利潤數據。).
然后將計算結果提交給公司老板,老板初步確定公司的預算任務指標。基于老板財務計算出來的預算數據來確定預算任務指標,更符合企業實際。
第三步,將公司老板確認的業務收入指標數據或利潤指標數據分解到相關業務部門,再將分解后的指標數據提交給業務部門進行討論、調整和確認。
第四步,匯總業務部門確認的指標數據,返回給公司老板,由老板最終確定公司的整體營收或利潤預算指標數據。
第五步,根據老板最終確定的收入或利潤指標數據,使用預算工具分別計算出相應的成本和費用數據。尤其是專項費用的預算,還需要按照成本核算流程,計算庫存、采購、生產等環節的數據。
第六步,分解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預算指標的數據。進入相關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并制定出各部門的預算任務指標,最終形成完整的預算計劃。
四、合理設計和選擇預算考核指標。
預算指標是公司各部門努力的方向。他們會關注公司的任何評估。因此,預算任務指標的制定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預算管理的效果。
比如某高端餐飲集團,老板只給每個店的總營業額定了一個預算任務指標。于是乎,一家店的經理,每當有公司總部的領導來店里,都會主動用最貴的菜招待。甚至到了月底,發現無法完成當月營業額目標時,在店里組織“表彰會”,表彰先進員工,然后用最貴的菜進行內部招待。所有招待費都包含在該店當月的“總營業額”中。當公司老板發現這種考核的弊端時,已經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最后,他不得不將其調整為多項預算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再比如,有一家餐飲連鎖企業在制定預算任務指標時,不區分后廚部門和前廳業務部門,統一使用“門店利潤”進行考核。導致后廚和前廳部門經常互相指責,內部矛盾激發門店無法正常運營。最后,老板決定單獨給廚房部定“廚房利潤”指標,讓店鋪繼續正常經營。
五、合理確定預算指標考核的方式方法。
預算評價指標是否合理會影響預算管理的效果,合理指標制定后的評價方法是否合理也會影響預算管理的效果。這里有兩個例子來說明:
比如在成本考核中,通常用成本率來制定預算考核指標。有一家餐飲連鎖企業設定了固定成本率指標數據,比如35%。如果超過這個數據,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所以每個月月底店長都會嚴令會計把成本率定為35%,于是會計不得不做一些虛假的入庫入庫數據,把成本率湊成35%。當然,經過這樣的處理,老板最后看到的數據基本都是假數據。也就是預算管理的結果,大家都騙了老板。這是老板在實施預算管理之初萬萬沒想到的。
再比如,在成本控制方面,某公司有詳細的預算和嚴格的控制措施。規定:員工離開辦公室必須關燈,否則每次罰款50元;員工上班遲到,每次罰款500元。老板的意圖很明顯,要重罰,保證預算指標能嚴格執行。于是,骨干員工主動辭職。其中一個員工說,你不就是想省錢嗎?以后我不拿你工資了,你就能省更多錢了?
預算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提高公司員工的積極性,鼓勵他們把公司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但由于預算考核指標設計不合理,預算考核方式不合理,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甚至員工與公司和老板產生隔閡,與實施預算管理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這也是很多公司預算失敗的主要原因。
舉報/反饋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