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管時代將給農村帶來什么樣的新面貌
鏟除非法種植煙葉3000多畝(也有說是1900多畝),如此浩大的工程也算個大工程,是功是過也不能僅憑一張圖片就能說得清道得明,至于具體是因為什么原因在這收獲前夕被定義為非法種植并沒有確切的說法,不過鏟除已是一種事實存在,從拍攝的圖片看的確讓人感到惋惜。
這些天關于農管的話題比較多,這里豬被拉走了,那里雞又被抓了農管時代將給農村帶來什么樣的新面貌,或者哪里種的菜又被鏟了,農管的開局注定不太平靜。作為曾經的農村人口大國,經過這些年的城鎮化引導,留在農村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并不是說城里有多好多好,大部分人放棄農村進入城市,買著昂貴的房子,背著房貸的壓力,這么做只為孩子,目前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城市高樓大廈一片一片地建,學校一所一所的開,教室里的學生從講臺旁坐到了墻根下,而農村的學校呢,今天這里撤了明天那里也撤了,即使還保留著的學校,有的一個學校才幾個學生,多的一個學校也才幾十個學生,一個學校的學生不如城市一個班的學生多,教育是一個大話題,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為了孩子大部分人只得選擇進城。
作為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深知以前泥一腳水一腳走路的艱難,也體會過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農村現在路通了路也更平了,村村通規劃出平整的瀝青路,但我卻并不為這種變好而感到有多美妙,留在農村的人口已很少了,我不太明白現在大力改善農村環境的意義,新農村建設,農田改造,退林還耕,當這一批耕作的農民種不動了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重返農村生活,或許不是不愿,而是不能,能賺錢時要賺錢,不能賺錢時要照看孩子的孩子,一個三代之家,有多少人不是在圍著教育和房貸忙碌?再說目前有多少農村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機耕機種?
為何選擇此時推進農管工作,農管上位之初要做的事為何不是先引導,這不能養那不能種,那在農村是看風景還是聽鳥叫?看看這則倡議有什么感想,為了美麗鄉村,禁止村民屋前屋后種這種那,拿城市管理的那一套去“裝飾”我們的農村好嗎?難道菜種到山上去才好么。由于勞動力的外出,農村現在山荒地棄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如果按照目前這種思路,那以后誰還愿回農村?以目前的形勢,以后農管和村委必將是農村管理的主力,作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農村傳統,如何利用好那些山,那些水應該才算是正道,農業難,難在周期長,難在變化大,全民經商不會有出路,只有工業和農業才是發展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