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經歷三個階段,而前兩個階段已經成為歷史,第三波發展的紅利時期已經到來。

普通人如果不抓住和錯過這一次發展紅利期,將再也沒有機會了。

中國經濟的發展將經歷三輪紅利期

第一輪叫"勇敢型"企業家紅利期,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這20年間,這個時期只要眼光獨到膽子夠大都會賺得盆滿缽滿,這也是第一次創富浪潮時期,叫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二輪叫管理驅動期,以目標、流程、獎罰激勵制度以及有序組織團體性集團性撈金吸銀。這一時期如雨后春筍般的各種團隊,公司,集團公司實行大兵團作戰,以狼性文化為底蘊,以團體協作為依托,以超強的執行力真可謂攻城掠地橫掃一切。

紅利驅動發展時期到管理驅動發展時期已經結束

所以我們發現,在前十年各大培訓公司的領頭羊都喜歡上一些培訓課,如向華為學執行力等,但這兩年學執行力的人已經很少了,為什么?因為老板們不是執行力的問題,現在是連方向都找不到了,試問,方向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執行力?如果方向都是錯的,執行越徹底錯得就越離譜,所以從紅利驅動到管理驅動這兩大發展時期已經結束。

第三輪創新驅動時期已經到來,從抄襲照搬到創新

過去中國沒有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實際上都有一個標桿可以去學習的,這叫確定對標,然后通過一抄二改三創新。如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公司都有自已的對標公司,騰訊對標Facebook,阿里對標亞馬遜,百度對標谷歌,說白了就是抄襲西方的模式,有的稍加改動,有的是不折不扣的照搬,只是換上一個名字罷了,把歐美的東西抄過來,把日韓的東西都抄過來,甚至把亞洲四小龍的東西都抄過來,沒有牛B到哪里去,所以中國的高速發展都是借助了全球化的力量。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沒有方向感的迷茫期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人發明了很多模式連老外都看不懂,如英國人不明白共享單車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塊錢兩塊錢騎那么長時間的車到底怎么去賺錢?他們不理解也搞不懂,如瑞幸咖啡每賣一杯虧掉七塊錢更讓他們難以置信。所以我們創造了很多的新模式,但當一個人天下無敵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當你馬上要成為第一名時你會發現你前面沒有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這就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迷茫期,也是當下中國眾多企業家找不到方向的瓶頸期。

當下經濟已進入第三輪的創新驅動期

前幾年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實已經釋放了強烈的信號,也證明中國高層的目光遠視,但當下的狀況是多數大中小企業而言對于創新的真正含義還缺乏深度認知,去創新叫找死,不創新又會等死,這就是當下90%以上企業的狀態。你說不創新呢客流量下滑老客戶流失,新客戶不進來員工也很難去管理。

目前各企業的現狀

過去是七零后給錢就干八零后給尊重就干,九零后給什么他都不一定干,過去七零后辭職會跟老板說對不起,臨走還會說句客氣話,老板感謝你的培養,如沒找到一個替代我的人之前我一定堅守崗位,最起碼還是很有良心的。八零后走人會跟老板說,老板給你一個月找一個人來替代我,還給你通知一下,九零后辭職留一封信,世界很大我要出去看看,人就不在了。目前各企業是招人難但社會群體又就業難的尷尬境地。所以很多老板今天還在學什么招人,的確招人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但是對于很多民營企業根本不是招人的問題而是連人都留不住,還想選擇性招人,哪有你選的余地,20年前在廣東工廠招人足連夜排隊一堆的人,而現在不管是藍領工人還是白領,發現招人越來越難,可是大學生又說就業很難,所以目前各企業是冰火兩重天。

什么才叫真正的創新和怎樣去創新

什么叫創新,創新首先絕對不是換行業,比如餐飲難做你就去做培訓,培訓難做你就去做金融,金融難做你就去開桑拿房,桑拿房難做開地攤火鍋店,這是叫換行業而不是創新,相當于從一個游泳池跳到另外一個游泳池,但得記住,不會游泳的人即使不停的換游泳池他也不會游泳的,所以創新絕對不是換行業,轉型絕對不是轉行。

所以,創新是基于把握住機會機遇的優勢,創新應該有邏輯思維方法和套路,正如我們學習的最大作用一樣,是尋找確定性和可靠性,企業創新就是在這個商業不確定的環境中去尋找確定性。

這是一個危機四伏和機遇共存的時代,有點相似于八十年代初期,普通人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只要膽大妄為,審時度勢謀定而后動,一切皆有可能。

圖片來自網絡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