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盲人按摩店艱難重啟:被封地下室兩月,開業后無生意可做,街頭擺攤日賺60
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見習記者 徐禎曜
6月下旬,晚上7點半,幾個按摩師勾肩搭背走出門,“看見的帶著看不見的”,轉彎、過馬路,在一處繁忙的路口,他們靠人行道內側擺開凳子,開始吆喝:“肩頸按摩,半小時29塊9”。
6月20日晚,按摩師在街頭進行肩頸按摩。除標注外,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這些按摩師來自上海的感智盲人按摩店,有盲人,也有健全人。往常,晚上是店里最忙碌的時候,許多人趁著下班來做足浴推拿;現在,進店的顧客少了,接不到單的按摩師們走上街頭工作。
一位中年男子正準備過馬路,又后退幾步,“30塊錢是吧?來一個。”他直接坐下,按摩師把毛巾蓋在他的肩上,開始按捏。
夜晚的生意就這樣開始了,有路人臨時決定放松肩頸,也有前兩天體驗過的人帶著朋友又來了,按摩師們陸續接單,高峰期十幾個凳子上坐滿了人。
在上海,大約有9萬視障殘疾人,其中全盲約3萬人。按摩是許多盲人的職業選擇,計時工作制,多勞多得,包吃包住。
從三月到六月,生意冷清,每個人心里都著急。老板急的是固定成本,商鋪和宿舍房租、水電費、伙食費一樣少不了;員工急的是沒有收入,盲人按摩從業者大多是三十歲以上,外地打工者居多,要養家糊口,可選擇的工作機會很少。
六月以來,上海的盲人按摩店陸續恢復營業。無論是散落分布的連鎖店,還是路邊不起眼的小店,生意都不算如意,客流量不及過去的一半。
“客人還是顧忌疫情,我們也怕。”不少盲人按摩師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如今,一些按摩師主動選擇“被看見”,走上街頭提供服務;而更多盲人守在店內等待顧客,“疫情總會過去,過去了就好了。”
為了打發時間,盲人按摩師任鳳來在店里練習吉他。
在不確定中重啟
5月31日深夜,在上海市北京西路的一處地下室,感智盲人按摩店打開了店門。
被封控76天后,16名店員終于可以走到地面上,呼吸室外新鮮空氣。
打掃衛生、消毒防蟲,6月3日,按摩店恢復營業。不過,“剛開業哪有人敢來,都有點害怕。”盲人店長茍順利說,顧客回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多天過去也只能恢復到日均六七十單,而疫情前,一天能有140多單。
這家店目前在店員工約30人,平均下來一人一天兩三單。“以前一天五六單,今天(6月22日 )到現在(19點)就兩單,收入減少很多,又不穩定,心里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按摩師劉美絨說。
500米外,悅心盲人按摩店有同樣的焦慮,一天接待的客人降到了個位數,只有往常的四分之一。
悅心盲人按摩店,周邊以商業辦公樓為主。
6月21日下午記者探訪時,只有2個老客人來店。市民高逸典常年鉆研圍棋,一盤棋至少下兩三個小時,久坐盯棋盤導致頸椎疲累,他每周都會來按摩一個半小時,來了有七八年了;30歲的逄先生就住在附近,由于早年間韌帶拉傷,需要按摩舒緩,也來了三年,“這邊穴位找得準確度挺高的,力度合適,老板也挺好的。”
“最近來的基本上都是會員,散客幾乎沒有。”盲人店主吳榮說,悅心盲人按摩店的顧客主要來自周邊商業辦公樓,中午和晚上的飯點是高峰期。店鋪只有6張床位,但從2007年開業至今積累了不少老顧客,“(三月以前)一天二三十個沒問題”。
悅心盲人按摩店從2007年開業至今。
客流總會慢慢恢復,吳榮更擔心的是一種不確定性。6月6日,悅心按摩店恢復營業,開門一周后卻被叫停。“市場監管部門跑來叫我們關掉,沒說原因,也沒人通知什么時候可以復工。”
吳榮有些不解。復工之前,他向房屋業主方提交過復商復市計劃書,根據要求張貼場所碼,在店內添置了免洗洗手液、口罩、體溫槍等消毒防疫用品,準備了應急預案。開門后,每天進行三四次消毒,店員進行核酸檢測,對于客人使用過的按摩床,一次性床單會立刻更換,床頭物品則用酒精消毒。
歇業一周后,他了解到許多盲人按摩店都正常營業,6月20日,他再次開門迎客。
吳榮直言:“一會開一會關,對客流影響很大,很多客人以為你開了,跑來看到又關掉了,以為是不是你們有情況,是不是你們有陽性?”有些客人會打電話咨詢,有些出于安全考慮就不來了。
也有一位盲人員工有些失去信心,在短暫歇業期間選擇回家。這位員工疫情期間曾留守店中,吳榮理解對方累積的精神壓力,沒說什么便同意了,“回去調整一下也好,她說等上海疫情穩定了再回來。”
翠庭盲人推拿店。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徐禎曜 圖
在上海松江區東鼎廣場周邊,幾家盲人按摩店也鮮有顧客,技師們大多在門廳或房間里歇著。翠庭盲人推拿店店主陳先生說,疫情前一天能有近1000元收入,現在開著門也沒有生意可做,就連門前經過的路人也見不到幾個。原先店里有6名按摩師,如今算上他自己只剩3人。
陳先生說,他的按摩店其實沒有收到復市通知。他向當地居委會詢問過何時下發恢復營業的通知,答案也很模糊,“大致提及可能在7月底。”
自救,走上街頭或守店等待
六月初,感智盲人按摩店還在休整準備階段,師傅們在門口擺凳子,免費為周邊居民按摩,感謝他們在四五月提供的幫助。不過,許多居民堅持要付錢,“他們說都不容易,我們不要,他們非要給錢,最后商量決定就少收一點。”茍順利說。
趁這個機會,何不走出去呢?
感智按摩店店員在周邊兜轉,選定了一處街口,四周都是商業廣場,晚上人來人往,方便攬客;店里仍然有生意要做,十幾個按摩師輪流出來,靠著花壇站一排,不妨礙行人通行。
感智按摩師結伴出門。
晚上7點半到10點半,茍順利根據店里生意情況,陸續安排人出來。
“9號在嗎?”李西已經是熟客,不到半個月就來按摩三次,還帶來了朋友。
“我前些天從靜安寺溜達過來,9號大姐喊29.9半小時,我一個轉身就坐下了。”李西說,進店按摩138元,街邊才30元,“這不圖個便宜嘛。而且按的時候有點痛,按完沒想到這么舒服”。
30分鐘結束,盲人按摩師掏出手機舉到耳邊,聽輔助功能播報的聲音,手指在屏幕上不斷點擊,尋找到了收款碼。
街頭按摩掙的錢都歸個人,“老板說給我們調節一下,畢竟兩個多月沒有一點收入,有的要養家糊口,有的家里孩子要上學,各方面都要開支。”劉美絨說,“街頭客人多,但我們員工也多,一晚上差不多就賺60塊錢,運氣好能做3個人。”
感智盲人按摩店還建立了微信粉絲群,不時發紅包,提供優惠信息,通知顧客出攤時間、地點,希望招徠更多回頭客。
不過,記者在探訪中發現,走上街頭的盲人按摩店并不算多,更多的店鋪還在等待。
通過盲人輔助系統軟件,晏麗華可以電腦上辦公。
6月22日早上10點,好輕松盲人推拿店開啟一天的營業,店主晏麗華在玩電腦,盲人技師任鳳來6月初從網上買了一把吉他,撥弄著練習轉換和弦。
“我們一天到晚就圍著按摩床打轉,沒事不出去,都是在等人家來。”晏麗華說。他的店開在中山北路,樹木遮擋下并不起眼,許多客人在網上搜到、循著地圖而來。
復工第一周,他的生意還不錯,附近居民區的老客人都來關照。然而,周邊街道出現幾個陽性病例后,客流銳減。
“客人打電話來問,你們有沒有做核酸,有沒有消毒,還有問店里客人多不多,多的話就不來了。”晏麗華露出一絲苦笑。
晏麗華覺得眼下沒什么好的辦法可想,“疫情過了,大家放心外出了,生意自然就好了。”
店員肩頸有些不舒服,晏麗華幫他推拿。
“扛過去就勝利了”
晏麗華從小失明,2009年從江西來到上海打工、創業。
起初,他在嘉定區開按摩店,生意有聲有色;后來想把生意做大,2023年下半年在長寧區租下了150平方米的店面,生意還沒完全做起來,就碰到上了2023年疫情,“虧了幾十萬”。
晏麗華想過放棄,但是店里的按摩床、沙發轉賣不出去,丟了可惜,自己也沒有其他謀生手段。咬咬牙,他租下中山北路的一處小店,一切重新來過。
妻子是健全人,夫妻倆共同經營按摩店,招了3名盲人技師。憑借著多年創業經驗,生意慢慢有了起色,一天能接三四十單。不巧,又碰上了疫情。
住在商鋪里不發物資,失明沒法拼手速搶菜,物價太高舍不得團購......疫情期間,上海的盲人按摩店或多或少碰到過類似難題。他們想方設法將就生活,直到殘聯、基金會、愛心企業的物資陸續送達。
感智盲人按摩店里還堆著幾十袋大米,好輕松盲人推拿店也放著一排自熱米飯,不過,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眼下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盲人按摩店有自己的小圈子。吳榮說,疫情期間,按摩店老板們交流最多的問題就是怎么給滯留店內的員工找食物;后來則是,商鋪如何申請房租減免,復工后怎么留住員工、吸引客流。
房租是一大問題。
吳榮租賃的店面屬于國有房屋,免除了6個月租金,省下9萬元讓他松了一口氣;晏麗華找房東爭取到一個多月的房租減免,“我已經很滿足了”;翠庭盲人推拿店每月房租近19000元,店主還在和業主協商,提交了有關租金減免方案的溝通函,“即便不能完全免除,爭取到一部分減租也是好的。”
很多盲人還希望爭取到生活補貼。“一個按摩師一個月沒有收入,可能就是一個家庭沒有收入”“這一輪疫情以來哪有生意啊,基本上都沒人的”……
生意艱難并不是單一行業的問題,而盲人難在選擇更少。“盲人還能怎么辦?除了做按摩,可選擇的工作機會太少了”。吳榮說,即便是離開上海,許多人也是換個地方繼續按摩,正常情況下,一個技術好的師傅月收入還是可觀的。
在盲人按摩店互助群和招聘群,吳榮發現,有些按摩店還沒恢復營業,有些已經在轉讓了,“愿意接盤的人很少,誰都不知道后面的走向”。還有些盲人離開了上海,“幾個招聘群都在招人,都說員工流失”。
晏麗華說,盲人的生活很簡單,“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就店里面,大家如果聊得來,晚上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就是吃夜宵、喝酒、聊聊天,就只有這點樂趣。”創業開店是生活里為數不多的折騰,他喜歡折騰,“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員工,很多事情要我來負擔,但我沒有想那么多”。
四、五月期間不開門的日子,他很多時候悶在店里睡覺。現在,前后門打開,風涌進來很舒適,“雖然工作少點,但能打開門透透氣,有工作就做,沒工作就休息。”他說,“目前我們的問題也不是很大,虧也不會虧,能渡過難關就好,總會有好的時候。”
吳榮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節奏,四五月封控在家就燒飯、聽音樂、看書、看新聞發布會、為員工找食物,現在恢復正常上下班。“我心態比較好,愁也沒用,困難是要去解決的,不是去回避的。但如果依靠個人能力無法改變,那就扛,扛過去就勝利了。”
吳榮堅信,盲人按摩店做的是技術和口碑,只要手法好,客人口口相傳,自然而然會被吸引來。
店鋪一角擺著吳榮的獎章和榮譽證書,雖然已經辦公自動化,前臺仍保留著一沓舊本子,里面記錄了5000多位會員的消費記錄,這是他開店多年積累的認可,也是繼續向前的信心來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