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耐心看完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每逢520這種節日,總是會帶動一波消費熱潮。

  很多人覺得情感類項目過時了,但重新包裝、換個花樣依舊有大把人在悶聲發大財,圍繞情感社交的服務和產品實在太多玩法了,塔羅占卜、分手挽回、戀愛指導、求婚策劃等等。

  其實在情感領域中,任何一個賽道都十分有搞頭,象征愛情的鉆戒,與戀愛有關的周邊產業,無一不是生生帶動了我們的國民經濟,月入百萬、年入千萬者比比皆是。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每個人都有情感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自然能催生賺錢的好生意。

  今天創業網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情感類的衍生項目,不需要我們有任何的專業技能,適合新手小白做,一天賺幾百上千不在話下。

  又一撈金新職業:網絡奔現師

  “網絡奔現師”是去年突然火起來的新興職業,起因是有一個抖音網友給自己的網戀女友點了個外賣,因為好奇對方的長相,所以他拜托外賣小哥送外賣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

  事成之后,這個網友會發個紅包給外賣小哥。結果,誰能想到和這個網友網戀的,壓根不是什么美女,而是個虎背熊腰的女漢子。

  于是,有人據此網友的經歷編成段子放到網上,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們順勢推出了“網絡奔現師”的服務,一時間,公眾號、閑魚、淘寶都能看到這類服務的身影。

  簡單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通過網絡接單的方式,以送禮物、送外賣為由,上門幫雇主去看一下網戀對象的顏值、身材、年齡、家庭條件等等,看看是否屬實,距離遠的情況下,還會報銷車費之類的,幾乎屬于無本項目。有點類似跑腿,但比跑腿客單價更高。

  而這類網絡奔現師目前的業務范圍可分為“合則幫成”、“不合幫分”、“踩點看網友”,收費也看“奔現”結果而定,如果能成功維系網戀關系的話,收費可達千元

  除了幫用戶考察網戀對象之外,“網絡奔現師”還有一些有趣的服務內容,比如說可以從文化底蘊、家庭背景、工作情況多方位作為考察目標,結合智慧給出合理化建議,甚至還能給出考察報告、分析報告和前景預測報告……

  我在閑魚上看了下,提供網絡奔現服務的店鋪大概有十幾家,服務價格最低99元,最高666元,有的還會提供諸如寶馬五系、GL8旗艦版車輛使用來提高單價。

  和其他新職業相比較,我倒認為“網絡奔現師”是一個既有市場規模,又是一個能真正解決人們痛點的職業。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現在的年輕人都很熱衷于在社交軟件中搞網戀,你看那些陌陌、探探、Soul等社交軟件的下載量就可窺見一斑了。

  所以說別小看這個領域,這個市場需求非常大,越來越多年輕宅男宅女喜歡網戀,而怯于見面,因此需要人代為“見面”。

  據探探聯合中國社科院所發布的《95后社交觀念與社交關系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年輕用戶選擇通過社交平臺來尋找未來的“另一半”。對于線上聊得融洽的網友,48.6%的用戶表示有線下見面即“奔現”的需要。

  單從用戶規模上來講,已然是萬億市場規模,足以和“婚戀中介”相抗衡了,不說取代婚戀中介之類的大話,我們光是從網絡奔現師這條細分市場上嘗點甜頭,都夠我們賺了。 還有就是網戀頻頻出現翻車、被騙事故,讓不少年輕人對于網戀這件事還真是又愛又恨,現在有人告訴你,只要花點小錢就能降低可能面臨的尷尬或者風險,你說,他們又怎么會不愿意呢?

  顯然,“網絡奔現師”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地解決了他們的痛點,但要形成產業,得看我們怎么經營了。

  所以說,從這兩點而言,我覺得網絡奔現師的工作蠻有意義的,防止部分用戶網戀被騙被坑的同時,也能賺點兒零花錢,還是不錯的。

  “代客奔現”

  代客奔現怎么做?由于網上關于網絡奔現師的信息并不是很多,還沒出現規模化的工作室去操作,目前的玩法多以個人網絡接單為主。

  一般是從閑魚、淘寶、貼吧這樣本地屬性強的平臺發帖接單,沒有任何的門檻,如果說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話,那文案內容多多少少會有點影響到下單率。

  其中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一些外賣小哥也會順手提供這類服務。總得來看,他們提供的服務類型基本大同小異,在本地考察的費用介乎100~300元之間,省內差旅、禮物費用等,皆由下單的買家負擔。

  按照網絡奔現服務的難易程度,可分為三個層級,層級越高,相應地,費用也會越高。

  第一個等級就是我們常見的以送花、送外賣、送禮物為借口,送達的時候先看長相,附加一張照片給雇主即可,費用區間是100-200元。

  第二個等級稍微有點難度,那就是雇主不知道對方的住址,只是大概知道對方的工作地址。

  這時候情況可就復雜了,因為一個公司那么多人,只能憑借雇主給予的信息現場蹲點來大概確定哪一個是雇主要找的人,成功率難有保障,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比較多,所以這種有難度的,收費可達千元以上。

  第三個等級可謂是和網絡奔現師這個名字名副其實,那就是為雇主提供“代奔現”服務。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用戶對自己的顏值缺乏自信心,但又想繼續這段網戀情,所以會讓奔現師代為赴約,這種做法在QQ時代早已有先例,只不過風險較高,容易有信任危機。

  還是有很多新的增值功能,比如奔現后不滿意代分手、提前考察約會地點、考察酒店、戀愛支招等等。電商報就曾經報道過一個深圳的網絡奔現師,他目前已經接了十多單,打算專職干這個。

  所以說如果我們所在的城市是一座年輕化的城市,完全可以嘗試一下,一旦復制開來,那顯然是塊前景巨大的藍海市場。

  接著深挖奔現這個項目的目標客戶,以此延伸出來的周邊服務還有很多潛在需求,要知道愛情的痛點不止在于“奔現”,還有不可不面對的“相親”。

  是否正在遭遇強勢的催婚?是否仍在為令人尷尬的相親頭疼?沒關系,代相親業務將會派出以“長得差、說話刻薄”的優秀相親人才,不成功率100%,為您排憂解難。

  事實上,代相親業務已經成為了一個成熟的產業鏈。

  據了解,去年國慶長假期間,不少年輕人被家長安排相親,不愿意去又不能拒絕,于是選擇在網上找代相親服務。

  這些代相親工作室可提供人設和形象定制,每場服務單價500元~600元不等,時間約2小時,有人七天下來就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歸根結底,在互聯網時代,除了生病和上廁所,都可以讓別人代勞。

  換句話說就是有錢的出錢買服務,有閑的拿出時間與精力來服務,專家出馬,將這一類交易模式總結為“代經濟”

  前有代相親業務,現有網絡奔現師,這樣看似魔幻的業務,其實背后蘊藏的是新生代年輕人情感領域內的一整套商機,不知道你看懂了嗎?

  最不起眼的暴利項目

  記得此前有商業大佬說過:要抓住這屆年輕人。也即是指“1996年至2010年出生的群體”,這群年輕人到2025年將會占成為消費的主力軍。

  人,活在條條框框的社會里,若想忽視常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賺錢和生意場上,只要不干違法和違害他人的事情上,應該要有更多跳出常理的構想。

  “網絡奔現師”的出現也正是人們跳出思維框架的產物,這說明無論做什么項目都好,靠傳統的思路去做,已經不太行了。

  如今,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的消費意識正在覺醒,剛成長起來的他們總有一些特定的需求未被滿足。馬化騰都說了,最讓他恐慌的是不了解年輕人的需求!! 想要成功,想要擁抱財富,不妨從這些新生代年輕人的需求入手,那才是未來真正的主力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