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耐心看完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問大家一個問題,晚上上街擼串,吃小吃,你們一般叫什么?

  我們這邊叫宵夜,但是自從我知道一個詞“夜宵”之后,我就混淆了,我以為是:南宵夜,北夜宵。

  今天為了搞懂,我特地去搜索了一番:

  作看完之后,我不禁感慨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造一句?

  “一起去宵夜吧,吃點夜宵。”

  作為一個地道的廣東人,夏天到了,意味著宵夜的季節到了。在廣東的城市里,只要夜幕降臨,就是宵夜時刻了。很多人都是“晚飯可以不吃,但是宵夜不容怠慢”。

  凌晨三點,當大家都還在夢鄉中的時候,這個城市的角落有一家店仍燈火通明,拯救夜貓子們的饑腸轆轆。

  01

  一晚賣掉200碗

  店主名叫郭嘉明,老顧客都習慣稱呼他為郭叔,郭叔的店開在廣東汕頭的一家小店,主要賣新鮮的“粿(guǒ)條豬雜面”,因味道好、出品佳,逐漸讓鄰里街坊熟知,有很多回頭客。

  迄今為止,他的小店已經開了十年有余,沒有任何宣傳,全靠食客們自發的宣傳,即便開在凌晨深夜,仍然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前來嘗鮮,還有不少網紅前來打卡。

  說它是店,其實就是個小攤而已,郭叔在自家門口支了一個棚,擺幾張桌子,就算開檔營業了。

  他們一家子齊心協力經營著這家看似普通的面館,郭叔負責做湯,妻子負責上菜,生意每天都紅紅火火。每天僅僅是開檔幾個小時,200多碗左右的粿條面湯就全部銷售一空。

  郭叔的店里只賣一款豬雜粿條,搭配豬紅、豬腰、豬肝、粉腸和豬肉片這些,滿滿當當鋪了一碗,價格賣15塊錢到30塊錢不等,豐儉由人。

  不過據郭叔透露道,前來的食客多是附近的街坊,還有就是菜市場賣菜的商販們,所以一般都點15塊錢或者20塊錢的比較多。

  都說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里,總缺不了那么一碗粿條,而郭叔做的粿條面,讓大家嘗到了“鄉愁”般的正宗潮汕風味。

  02

  這樣干可月賺5萬

  每天現熬的骨頭湯

  就是活招牌

  眾所周知的是,一鍋好的高湯都是需要采用豬筒骨、雞骨架熬制的。

  為了保證這鍋湯的鮮味,郭叔每天都會花一兩個小時現熬骨頭作湯底,這樣出來的粿條湯,骨香就會超級濃郁。

  據其中一個光顧郭叔店鋪多年的食客評價,“郭叔店鋪的粿條豬雜面,光是端著碗聞,就已經滿滿豬骨濃香了,當他吃過第一次之后,就心甘情愿地早早熬夜排隊去吃這家豬雜粿條了。”

  這個時候,顧客們對于粿條的追求倒是其次,心心念念的反而是那碗豬雜湯。

  好吃的秘訣還在于

  新鮮的豬雜

  郭叔凌晨開店都是有原因的,由于當地殺豬都是夜里一兩點,所以郭叔為了追求極致的鮮,一買到豬肉之后就會趕緊開店準備。

  也正因為豬雜和豬肉都是現切現煮,才能擁有如此優質的肉感。

  在新鮮豬雜的加成下,郭叔做出來的粿條會更加柔滑,能在濃郁的湯水里泡過后軟而不爛,并慢慢吸收著骨湯里的鮮甜味道。

  郭叔小店成功的秘訣就是如此,哪怕配料不多,但每一樣都花足了心思,又怎么會沒有回頭客呢?

  烹飪火候的把握

  我看了他整個制作過程,坦白講,屠宰場即殺即拿的豬肉豬雜,的確非常地鮮嫩,不過他做的好吃的原因主要是有豬雜和湯底的緣故。

  他們用清湯燙出的豬肉片火候恰到好處。在常年累積的熟練程度下,情況下,他家煮的粿爽口滑脆,豬雜鮮而不腥,清湯鮮甜。

  他不放其他別的的醬料,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特制的一些醬油,這是他們家的一種調味秘方,正如當年老干媽的辣椒醬,讓人唇齒留香,流連忘返。

  粿條的成本其實非常便宜,菜市場兩塊錢能買一大袋,一碗15元的粿條豬雜面的利潤至少能達到60%以上的。以日賣200碗來算,一個月的利潤有5萬左右。

  03 如何制作?

  粿條作為廣東的傳統名菜,屬于潮菜系,是著名的潮汕小吃種類。有著悠久的歷史,享譽潮汕,深得大家的贊譽。

  在廣東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粿條湯面的攤檔,生意都很火爆。來過廣東的朋友們就知道,原來這種小吃,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很多人會把粿條和河粉搞混,因為兩者確實長得很像,而河粉在我們這邊也是火遍大街小巷的存在。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它們都很火,很受吃貨歡迎就對了。

  可能是為了外地人更好理解吧,潮汕人開的店里面也會寫著河粉,而不是粿條。其實,這兩種食材并不是同種東西,雖然看起來它們很相似。

  事實上,粿條與河粉完全不同,形狀不同,材料不同,口感也不一樣。

  粿條是純米磨的粉,再蒸熟切條而成;河粉是米漿加了薯粉和生粉制作的。這樣不同材料做出來的東西,即便是形狀相同,口感也不一樣。

  做粿條湯所用的流程并不復雜,以豬骨或雞骨或牛骨等等熬煮的清湯打底,再加入粿條,放入新鮮的豬雜、牛肉丸或者牛雜都可以。

  那奶白色的粿條,在滾水中一燙,撈起來后放在盛好的骨頭湯中,撒上蒜頭碎,一晚香噴噴的粿條湯便可端出廚房了。

  調味方面,廣東各地略有差異,但魚露、蒜頭油這幾樣肯定是有的,部分地區還會有油爆過后黑色的蔥,叫“蔥珠油”。

  食材搭配就很隨意了,豬肉、內臟、海鮮都可以,一般去潮汕吃粿條,老板攤前可選的食材十幾樣以上是非常常見的,個人喜歡的食材有板筋、赤肉、豬心、腎子、粉腸、蝦、蠔、淡菜等等。

  除此之外,搭配新鮮的蔬菜也很有必要,一般都是以豬雜粿條湯面+ 益母草、珍珠菜或西洋菜為標配,具體要看時令季節。趕的不巧,萬一老板只有生菜,也只能無奈接受。

  簡而言之,一碗好吃的粿條豬雜面,湯底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調味,最后才是食材搭配。

  04 寫在最后

  看人家做飲食的生意不錯,受網絡的影響不大,很多人就轉而投身飲食行業,又以做宵夜外賣的居多,因為做宵夜的門檻低啊,成本不大,技術要求也不高。

  要問做什么樣的宵夜比較賺錢,我個人認為做粿條這種面食還是比較賺錢的。一來做粿條確實成本不高,租個小鋪面,裝修也不用很高檔,買幾套桌椅,搞個鍋爐就可以營業。

  二來宵夜檔又確實有市場,現在的年輕人睡得越來越晚,不管干什么,熬到這么晚,差不多也都餓了,不來一份夜宵,填飽肚子怎么睡得著?

  不過我也不是一味鼓勵大家去做宵夜,去賣粿條,切忌盲目跟風,各地方的飲食不同,市場受歡迎程度不同,好比廣東的腸粉、叉燒包、豬雜湯等在廣東是很受歡迎,但是北方人就不太喜歡。

  所以宵夜檔小吃,要做就做當地有特色的東西,而且自己要有這方面的基礎,才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