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了,北京人卻對擺攤上癮了
整個5月,北京再次被疫情籠罩,全市多區實行居家辦公。無處可去的人們只能在戶外活動,這不僅催生了露營熱,更是令消失已久的擺攤生意回潮了。
在北京創業,從來沒有這么容易過,僅需要一塊空地,就可以啟動了。在亮馬河邊、鼓樓一帶,靈活創業的攤主們各顯神通。如今,北京復工了,人們卻愛上了擺攤。
#01
誰說擺攤必須接地氣
與傳統印象中的擺攤不一樣,在這輪北京擺攤潮中,三輪車、煤氣罐和用到包漿的塑料瓶根本看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精致講究的裝飾,和簡約溫婉ins風的布置。攤主們也不再是穿著大褲衩白背心討生活的畫面,而更像是從某個文創集市搬遷過來的。
圖|ins風的后備箱擺攤
在攤位云集的亮馬河,不難看到奔馳、邁巴赫這種中產坐騎來湊熱鬧,這讓“京城塞納河”的氛圍又坐實了一些。淘寶暖色氛圍燈和朱紅色大字打底的布藝招牌,仿佛是各個攤位相互模仿后的產物,再加上似有似無的英文單詞,儼然是隔壁三里屯國際時尚風的延續。
一些攤主顯然不想只做一錘子買賣,即便擺攤,他們也注重品牌效應。招牌、杯子、杯墊、紙巾,只要是客人能看見的地方,都要打上自家的設計logo,做到360度無死角地系統宣傳。
圖|梁宇為黃油啤酒設計的logo
當然,面對突然涌現的商機,大部分匆匆上陣的攤主走的都是“草莽風”。在這些攤位里,沒有華麗的包裝和奪目的氛圍,有的只是一個運輸貨品的行李箱和制成卡片的收款碼,攤主甚至都沒有給自己配置一把馬扎。
#02
商品應季很重要
在亮馬河和鼓樓走一圈,會發現地攤上的商品,價位多半不過百元以內。從十元一碗的冰粉,到幾百元的時尚插畫,都是放著不占地方、拿著不嫌麻煩的輕便單品。
飲品,無疑是初夏里最受歡迎的單品,即買即做、邊走邊品的商品屬性備受青睞,價格在15-25元上下浮動。坐在微風徐徐的河邊,手里捧著應季果汁、特調雞尾酒或移動咖啡,仿佛一掃無處可去的窘迫,權當一次愜意的出游。
圖|胡智家的應季果汁
如果覺得只有飲品會略顯單調,攤主們都替你考慮周全了。不管是這兩年火速出圈的網紅小吃水果酸嘢,還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驢打滾、豌豆黃,以及老少咸宜、南北方一視同仁的玫瑰紅糖冰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攤主做不到的。
進階版的地攤,當然會考慮到吃喝以外的精神需求。DIY首飾、DIY鮮花、時尚插畫,充分展現了攤主的手藝,只要內心自由,哪里都是舞臺。手工布藝玩具,如洋娃娃、鑰匙扣、卡通發卡等,再次展現了它們無論放在哪里都不愁賣的天資。
圖|王雯雯的鮮花攤位
#03
擺攤必備技能-吆喝
賣力吆喝是每一位擺攤人必備的營銷技能,畢竟在這不分門戶、一覽無余的廣闊天地里,聲量大小能直接影響攤位的曝光量,讓顧客第一時間鎖定自己,招攬生意。
可別小看了這門技術活,攤主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快速發掘自家的潛在消費者,在對方即將逼近時,快速臨場反應,一對一地輸出商品賣點。在此過程中,親切的口吻尤其重要,能迅速拉近距離感。
圖|被吆喝聲引來的顧客們
有的社恐攤主,只能逼自己一把,在面對每五米一個攤位的激烈競爭時,還是會咬牙跺腳、硬著頭皮、緊閉雙眼,從嘴里擠出那句全國統一招攬話術:“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
真正與世無爭的佛系攤主,會始終保持不爭不搶、不吵不喊的狀態,只是安靜地站在一旁,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仿佛出攤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為了感受這人間煙火。
圖|雙語吆喝吸引來的外國友人
#04
擺攤也需要商業頭腦
對地攤這種小成本生意來說,商品往往都由攤主自己制作,說不清是老板去自學手藝,還是手藝人走上了街頭。
梁宇和男朋友共同經營的黃油啤酒,在亮馬河一帶名氣不小,位列小紅書擺攤推薦榜前五,很多人是慕名而來。據梁宇介紹,調制黃油啤酒最重要的就是糖漿和啤酒的融合,以及奶蓋的熬制,他們用了一周的時間才找到最佳比例。梁宇說:“我們的原材料都是在山姆超市買的,每去一次,少說也會花費幾百到上千元”。他們不是沒考慮過低廉的替代材料,但口感和味道會大打折扣,出于口碑的考量,只能放棄。
圖|梁宇男友制作黃油啤酒
胡智經營的健身工作室,在疫情防控期間無法營業,他索性賣起飲品來。他的攤位,主營兩種飲品——酸檸檬冰紅茶和百香果小巨人金桔。口感以酸甜清爽為主,是專屬于夏日的特調飲品。準備過程不算復雜,但前期研發花了很多心思,“要考慮應季水果的性價比,原材料的新鮮程度,果汁與酒精的混合比等,稍有不同,就會天差地別。”
與此同時,胡智對新產品的研發也很上心,從當下的應季水果、性價比、運輸成本等方面入手,考慮搭配什么品種的基酒能與水果的甘甜巧妙融合,還要測評出最佳調制比例。前幾天新上線的芒果茉莉飄茶,就受到了新老顧客的一致好評。
圖|胡智研發新品
某個現場調酒的攤位,攤主是調酒師出身,空有一身花式調酒絕技,奈何室外環境有限,并沒有施展太多的絕活,只能淺淺感受下甩杯搖晃的儀式感。但畢竟是現場調制,價格會比其他攤位貴十到十五元不等。
就在這兒附近,原本還有個樂隊酒吧,幾人邊唱歌邊調酒,被路人評價“氛圍嗨到炸”,但最終因為太吵被城管驅逐。
#05
擺攤人的生存智慧
擺攤面臨的挑戰,與門店截然不同,在戶外,發生怎樣的狀況都有可能。
一開始,梁宇抱著邊玩邊賣的心態,佛系擺攤,有了人氣之后,她開始為原材料和周邊用品的需求而發愁。受疫情影響,以往經常光顧的杯子店鋪不能發貨,可以發貨的廠家從原來500杯的起賣額上漲到2000杯,這讓梁宇很是頭疼。杯子容量是他們精挑細選過的,恰好能容納一瓶科羅娜和奶蓋,市面上又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品,梁宇一咬牙還是買了。
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王雯雯,是一位愛花的女孩,聽說鼓樓有人擺攤,她第一時間想到帶自己的插花去賣。從王雯雯所在的中國傳媒大學到鼓樓,乘坐地鐵原本只需要40分鐘,但在疫情管控期間,公共交通部分站點停運,她只能在公交和地鐵之間轉乘,路上時間也翻了一倍。
圖|疫情期間,王雯雯的賣花路程
擺攤期間,時不時會有城管來街邊巡邏,如何斗智斗勇,就看攤主的戶外生存智慧了。
梁宇和男友談話間,因為把車停放在三里屯街道和亮馬橋街道的交接地帶,而被城管叫去挪車。梁宇男友不得不發動后面幾輛車一起向后倒退幾米,見車輛沒有停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后,城管大叔滿意地離開了。梁宇男友說:“每天都會有幾個人來強調這些,能配合就配合,畢竟疫情期間,誰都不容易,靠的就是相互理解嘛。”
相比于亮馬河,鼓樓-南鑼一帶顯得格外冷清,沒有喧囂鬧市的煙火氣,只有零星散落的燈火。許多藏在胡同里的小眾酒館,全店上下只有招牌亮著,門口不能聚集,人們用極低的音量交流,就差用上手語了。老板只好讓顧客去百米以外的胡同口等著,再讓店員去拿回酒單,酒做好后再送到顧客手中。如此長的動線,對鍛煉店員的身體應該有所幫助。
圖|在鼓樓街邊喝酒的年輕人
鼓樓附近的巡警也未缺席,警車時常出現,但面對如此熱鬧的場景,他們似乎也見怪不怪了,只會時不時提醒一句:“小點聲,注意安全”。
#06
人人都能擺攤嗎?
能在居家辦公期間,抽身去擺攤的人,多半都是自由職業者。比如健身工作室的老板、幼兒園的前園長、一周只工作兩三天的交通輔警、50多歲的退休教師。
圖|輔警做的老北京小吃
此前,梁宇和男友一直想開飲品店,經過一番考察后,發現奶茶店基本飽和,特調酒館成本又太高,最后把目光鎖定在了精釀啤酒上。一方面,市面上的精釀還沒有做到全面覆蓋,另一方面,潛在消費者量級很大,但被挖掘的又很少。只是,疫情反復之下,開店計劃一再擱淺。
梁宇不甘心,心想“與其漫無目的地等待,不如先從擺攤開始”。很快,梁宇開始研制黃油啤酒,她拿到了環球影城里黃油啤酒的配方,但原版的太甜了,更像是冰淇淋香草奶昔。梁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啤酒的占比,使小麥的清香更加凸顯,最終,改良版的黃油啤酒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
圖|排隊買黃油啤酒的顧客們
39歲的趙路曾經在時尚媒體工作,對時尚插畫興趣濃厚。以前她去各種藝術集市售賣作品,從來不缺欣賞她的買家,但隨著疫情管控收緊,藝術集市銷聲匿跡,趙路只能另尋出路。除了時尚插畫,她也承接個人定制服務,價錢相應也更高一些。
趙路想到自己當初毅然辭職,專心作畫,現在這種局面,對她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很長一段時間里,趙路靠積蓄維持生活,如果藝術集市遲遲不開,擺攤的收入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圖|趙路手繪的時尚插畫
雖然亮馬河聚集了不少年輕人,但對趙路來說,真正的目標群體并不多。一些人會停下來,端詳自己的作品,有意無意地詢問價格,但最終不會發生交易。“這里更多的是一些大爺大媽,讓他們買點水果雞蛋能行,想說服他們買時尚插畫,對我們彼此都是折磨。”趙路說。
但即便是這樣的小生意,她也不愿意放棄,幾天前,亮馬河不讓擺攤以后,趙路決定“去東四那邊碰碰運氣”。
#07
擺攤是長久之計嗎?
在我們走訪的攤主中,80%的人表示以后還會繼續擺攤,只是不會將此當成主業,更多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體驗。
擺攤十幾天之后,梁宇和男友才認真地計算流水,結果是收支剛好平衡,不賠不賺。但這對兩人來說并不算壞消息,通過擺攤,可以盡快了解市場行情和大眾品味,測試產品的口碑,有時還能收獲一些營銷技巧和運營知識。
圖|梁宇被封控前拍下的攤位
疫情結束后,梁宇想盡快物色合適的店址,同時也不會放棄擺攤,讓自己一直處于“創業未滿的積極狀態”。之后,他們還會研究黃油啤酒如何保鮮,同時發展外賣業務,“這種即做即飲的新鮮飲品,對時間的要求非常高,最好是在一小時之內喝完,不然會很影響口感。”梁宇說。
自從健身房被暫停營業后,胡智每月仍需背負31000元的房租,這讓他無法不焦慮。早在此前,他便想根據健身房的需要,開發原創的0蔗糖健康飲品,通過線上售賣。擺攤讓他的計劃提前實現,小試牛刀的效果令他很滿意,未來,他還將把這塊生意持續下去。
圖|胡智和團隊成員的合影
胡智說:“現在我沒有那么關注流水,能不往里邊搭錢就好,不指著靠擺攤掙錢。疫情鬧得這么兇,大家都被關在家里,一片死氣沉沉,如果擺攤能讓人走出來,彼此交流,我就很滿足了。”
對趙路來說,擺攤的現實意義無可取代。等到生活步入正軌后,她會將主場放到藝術集市,但擺攤也不會落下,擺攤的自由性、流動性,能幫助她收獲更加多元化、差異化的顧客,“萬一遇到伯樂了呢?”趙路想。
- END -
撰文 | 王枻坤
編輯 | 錦官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