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教培行業,如果你了解一下互聯網行業,那真的就是直接割肉。那些互聯網大廠直接被要求裁員、降低工作壓力同時提高薪資待遇,而且伴隨著是不是的巨額罰款。抖音快手上風生水起的直播帶貨大咖們,面臨著的處罰就如同泰山壓頂。

其實不僅僅是教培行業,身在其中的我們都面臨著再出發再選擇的過程,因為整個社會都在發生巨變,我們正經歷的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在這種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很多人直接選擇了躺平,靜待時機。

然而現實是,在這種微妙的變革期中,機會其實都是轉瞬即逝的,當一切都風平浪靜的時候才想起迎頭趕上,也意味著大多數人比較錯過更多的機會。因此光靠等是絕對不夠的,尤其是年關將至,新的一年到底要怎么干,干成什么樣子,宏觀上要了解的是社會發展趨勢,微觀上關乎到每一個組織和個體現實的生存環境。

勤懇務實,腳踏實地一定是最低限度的保命底線

就在不久之前,包括京東、美團在內的眾多互聯網大佬,開始啟動了風風火火的社區團購的業務,鋪天蓋地的廣告已經隨處可見的地推人員殺向每一個社區,劉強東甚至公開表態要親自帶隊打贏這場戰役。

折騰了半天卻發現,光打雷不下雨,在極短的時間里社區團隊幾乎就銷聲匿跡了,顯然這是被緊急叫停了,為什么?因為社區團購就是直接要把賣菜的、開便利店的這些個體戶們擠出市場,從而形成新的行業壟斷。萬幸的是,這些關系到老百姓基礎生活的商業形態最終被保護了下來,諸多的個體經濟得以幸免。

類似的例子其實有很多,都說明了一個現實,對于個體經濟尤其是涉及到基本民生需求的經濟形態,一定是大力保護的。這些行業普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條件一般、利潤空間有限,是最為典型的勤勞致富的形態。

所以,如果作為一個個體,你有一技之長或者你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保有在一個個體戶的形態其實是非常安全的選項。當然從政策層面來說,不包含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行業并不適合個體工商戶的存在,比如教培行業。

除非你能有關鍵能力抱大腿,那下沉市場或者縣城絕對是新一代創業者的沃土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專門為企業家提供商業模式的課程服務,課程費用很高,上課的人也很多,平均下來可以做到一個月開一期,每期都在200人,每一期的時間都在10天左右,而且開課期間還有很多配套的活動。

為了控制開課成本,同時也為了提升品牌價值,和上海本地的一家酒店進行合作,把這家酒店整合成訓練中心。而這家酒店在我們過去之前,實際上因為經營不善已經準備關門走人了,不僅如此,這個酒店周邊的小吃店、便利店等等基本上都是生意慘淡,從我們過去之后,不僅把這個酒店的生意盤活了,周邊的這些小門面就如同久旱逢甘霖,突然一下就火了起來。

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大的企業都有很多的外包和配套業務,富士康的周邊就是一個衣食住行的經濟圈。很多的小機構、小企業都是圍繞在大企業的身邊,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這種情況多數來說都是城市規模和特征的限制,且這種形態的門檻也變得非常之高,這種大腿不是你想抱就能抱的,除非你又稀缺的資源或者過硬的技術背書。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資源,或者你所經營的品類也不符合這種訴求,那走入郊縣或者縣城絕對是更被看好的選項。雖說現在縣城里的商業規則不是那樣的完善,且存在著非常明顯的人情關系網,然而類似教培、美容、餐飲、零售等一些日常需求的業務實際上都不受限于人情世故。

而正因為縣級區域的空間有限,又更有利于小規模創業者的進入和口碑的傳播。事實上,如果你對于縣城市場有足夠的了解,縣城承擔了中國大部分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娛樂的訴求,而不是一線或者二線城市。

如果你對2023年南非世界杯還有印象,球場邊的廣告牌最為耀眼的不是那些高大上的品牌,而是雅迪電動車,很顯然支撐起雅迪電動車的飛速發展的不是一二線城市,而是縣城和鄉鎮。

雞娃、焦慮、內卷這些事情到底是在縣城里還是在城市里?

共同富裕是大方向,按勞分配的意思就是能者多得

一夜暴富掙快錢明顯更符合人性的訴求,然而從最近我們經常看到的新聞就知道這種機會會越來越少,成本也越來越高。薇婭被罰款十幾個億,金額之高令人咋舌;前幾年風生水起的互聯網企業在2023年發出來的消息更多是和裁員有關;那種自媒體網紅,動輒數百萬的收入在2023年明顯發現收益都在銳減。

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不必去做過多的探討,所有的這些現象都反映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低質量流量經濟已經成為過去,高質量的私域會成為現實。直播帶貨、網絡游戲、自媒體都是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流量,而這種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行為,并不能推動真正有效的社會進步。

以教培而言,為什么會有雙減,本質上還是因為校外培訓機構并不能提升孩子們學習能力,而只是在提升孩子們的考試和做題能力,這也必然會加劇有限的教育資源在現有的選拔制度下不能得到更為有效合理的分配,也不能篩選出更加符合社會進步所需要的人才。

為什么會推崇素質教育,因為這個領域首先和校內的教育體制不沖突,更為重要的是素質教育滿足的是人們多元化的需求,更符合教育制度的補充這樣一種定位。而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從業者的經營管理水平,尤其是學習能力甚至學習意愿度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短板。

隨便列幾個問題,你每年對于自己的經營水平和領導力的提升上有沒有相應的學習計劃?你是否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優勢?你是否知道商業運營的基本規律?你是否清楚教培產品的本質?你是否真正理解教培行業為什么是服務業?你是否知道服務業的核心到底應該是什么?

或者說,你所認為的學習到底是聽故事學案例更重要,還是搞清楚概念和邏輯更重要?如果是前者你真的只是停留在假裝自己在學習的層面,而如果是后者,你是否知道該如何開始?凡是把“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掛在嘴邊的,沒有一個是真的懂得道理的。我知道很多人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是快手、抖音或者和時間做朋友......

未來社會是靠知識創造財富,而不是靠投機創造財富

還是拿教培舉例子,K12的核心優勢如果不是超綱,那就真的不剩下什么了。超綱的本質就是利用時間差搞提前學,通過提前學來形成考試優勢,這就是一種依靠信息不對稱來實現盈利的典型。所以現在的營轉非的機構定位自然也會放在補差,而不會是培優,然而你我都知道相對于培優,補差真的是一件容易讓人腦溢血的工作。

無數平臺的崛起使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造和價值輸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點、越有特長,就越不需要依附某個公司。今后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很大的釋放,而那些始終找不到定位的人,只能依附于組織的安排才能生存,他們勢必會淪為社會的最底層。

而且國家早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先后出臺各種政策支持個體經濟的發展,從稅務到社保以及法律等等方面,從之前的以針對扶持公司為主,慢慢變成以針對扶持個人為主。而時代的變革就是一代新人換舊人的過程,有一大批跟不上時代變化的生意人會消失不見,也同樣有一批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群體會出現。

公司的平臺化和新個體的崛起要求我們必須學會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并發揮自身所長,為社會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對于教培行業的來說,真正能提升用戶的能力就是你的價值,相對于技能的訓練,學做人、學做事、學習如何學習將會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形態。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無論是美術、語言或者是舞蹈,都不過是一種媒介而已。

真正能應以時代而做出改變的人本身就不多,而能找對正確的方法和路徑的明顯就會更少,未來我們已經不缺物質了,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們缺的是精神食糧,是知識型產品。人力資本正在超越土地、資本、技術以及設備等等成為第一生產力。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啊!所以,和時間做朋友,還不如和我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