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后失業的出路在哪里?這是最戳心的回答
失業的中年人,躺平
疫情之下,無數大廠小廠倒閉,無數人失業,特別是那些35歲以上的中年人,在就業市場上幾乎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了。失業后,除了擺地攤,送外賣,跑網約車,幾乎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了。35歲以上的中年人,在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失業,將如同從天堂瞬間掉入了地獄。
最近,我身邊好多35歲以上的朋友失業,他們肩上擔著房貸,車貸,現在每天生活在恐懼與迷茫中。網上有很多的雞湯,說在35歲以前一定要賺夠后半輩子的錢,這樣才能從容面對。
不可否認,有些人抓住機會和風口, 通過考公,或創業,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大部分人到35歲以后,都是普通人,沒有實現逆襲。很多所謂的大師都在教導我們在35歲之前要“不擇手段”的賺錢,實現財富自由。但不管怎樣,不可能每個人都能賺到大錢,大部分人最終都是普通人,過普通的日子。
那么這些沒有在35歲之前實現財富自由的人怎么辦了?因為這個社總的財富資源是有限的,在經濟發展不充沛的情況下,就業崗位是非常有限的,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甚至幾千人爭搶一個崗位。而且市場經濟是利益最大化的,一旦有性價比更高的人,你就被取代。
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健康社會應有的現象,不說35歲是上有老,下有小,最有壓力的時候,這個年紀的中年人是最富有工作經驗,社會經驗的時候,但反而被市場拋棄了。國外的企業沒有35歲中年危機的說法。在國外,這種情況就不存在,哪怕你70歲了,依然能憑一技之能得到一個很好工作。
這不是一部分人的問題,這是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問題,我們的國家必須正視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發展經濟,改善就業市場環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其次,政府從法律上保障中年人的就業權利,比如鼓勵企業招聘35歲以上的中年人,給予補貼和政策支持,當然政府首先要打破考公的年齡限制。
最后,完善社會民生保障制度,比如失業了也不怕,國家會兜底,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是一失業就陷入萬劫不復。
每個人都將老去,每個人都將跨過35歲的門檻。希望政府能重視起來,努力發展經濟,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這樣才是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我們拭目雙待。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