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禁養區有哪些?
農村雖然是非常適合養殖的,但是如果你是想做專業的養殖場,那就有一定的要求了,像現在鄉下很多老人家自己養的自己吃那沒有什么要求,那么農村禁養區有哪些?禁養區養殖場拆遷有補償嗎?
一、農村禁養區有哪些?
為了指導各地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環境保護部、農業農村部在2023年制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對禁養區劃定做了明確界定。禁養區具體包括五種:
(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養殖場,二級保護區禁止建設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
(2)自然保護區。
(3)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禁止建設養殖場,其他區域禁止建設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
(4)農村村民集中區和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在村民集中區建養殖場,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在教學區域,比如學校周圍,是不能建養殖場的。
(5)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劃定的區域。
二、禁養區養殖場拆遷有補償嗎?
我國《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25條提到:“因畜牧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調整以及劃定禁止養殖區域,或者因對污染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進行綜合整治,確需關閉或者搬遷現有畜禽養殖場所,致使畜禽養殖者遭受經濟損失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補償。”在實踐中,如果養殖場被拆遷,補償一般有:養殖棚舍補償、附屬物補償、土地補償、停產補償、搬遷補償和臨時安置補償等。
通常來說,如果養殖場在禁養區劃分前建設的,拆遷時是有補償的。如果在禁養區劃分之后,在禁養區內建設養殖場的,未必能獲得補償。
政府規定的禁養區域不能搞養殖。如果非要在此區域養殖,別說拆遷沒補償,弄不好還得接受處罰。
在城里過日子,沒有看過此類文件,從邏輯論理上講,養殖禁區的設立有助于凈化我們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綠水青山”有益于人民的身心健康,能使旅游等第三產業、產出,產生良性互動,農民在自然中獲取收益。至于禁養補償應按政府下達的文件時限要求為準,過時限違建者應受處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