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為什么要搞出微信?
馬化騰曾說過:騰訊如果沒有微信,可能就是一場災難。這一句話足以證明,當年微信在騰訊內部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表面和QQ區別不大,但是骨子里有重要的區別。
1、微信是一定會誕生的,馬化騰不搞就會有別人搞
①、當年互聯網面臨巨大變化
將時間撥回到2010年左右,當時的互聯網正在經歷一場大變化,以PC為終端的互聯網正在轉向以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移動互聯網。人們希望溝通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而且軟件的注冊、登錄、使用都應該是大道至簡,就像蘋果手機IOS的理念一樣。同時,手機端昂貴的短信費用也正在召喚一個全新的App來替代它。這一切變化都迫使微信一定會誕生,只不過是不是騰訊家做出來而已。
②、馬化騰感受到危機了
面對這種變革,當時的騰訊還沒有完全準備好。QQ是PC互聯網的產物,雖然也做了手機端App,但相對臃腫的QQ卻很難適應當時的移動互聯網。最為可怕的是當時已經有更加適應移動互聯網的App正在崛起,馬化騰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 中國移動從2007年推出“飛信”以來,已經有3個年頭。憑借著免費發短信到手機這一個優勢,迅速積累了大量移動用戶,大有挑戰騰訊QQ的勢頭。只可惜中國移動只舍得免費移動用戶之間的短信,夸運營商的短信還是要收費。給了微信誕生的機會。
- 小米的雷軍當年也嗅到了智能手機帶來的互聯網變革,它在小米的MIUI中開發了“米聊”。憑借小米粉絲也積累了不少的用戶,也有挑戰QQ的意思。只可惜小米的格局還是小了一點,開發米聊也只是效仿移動,主要是想給用戶一個免費短信的功能。并沒有將它做成移動互聯網的IM軟件。
- 海外的社交軟件已經在崛起。比如: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手機聊天kik,能夠在15天內吸引100萬用戶。whatsApp采用手機號+驗證碼的簡單注冊登錄方式,每天的下載量可以達到1萬次。
③、賽馬式開發微信
面對這種情況,馬化騰著急,張小龍也著急。張小龍在看到海外Kik的模式后,主動寫信給馬化騰建議做一款類似的產品。馬化騰非常重視,采用了賽馬式開發模式。在內部成立了3個團隊,同時開發這個“wechat”。誰先開發出優秀的產品來,就用誰的。最后,張小龍率先做出了“微信”。那個藍色地球和張小龍孤獨的背影從此成為了微信的開屏畫面。
2、微信和QQ的區別
從前面微信的誕生原因里,就彰顯了微信和QQ的一個巨大區別。那就是: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簡約而不簡單,適合所有人群。QQ是PC互聯網的產物,豐富好玩卻不簡約,非常適合年輕人。
①、微信簡約而不簡單:
微信只需要手機號+驗證碼即可快速注冊。交流可以不用文字,直接用簡單的語音溝通。當然后期推出的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功能,都是在移動網速快速提升后,逐漸加入的。同時,微信主打的是“熟人社交”,當年的微信基本是通過手機聯系人來交好友的。這些好友能成為你手機通訊錄的聯系人,自然已經是你的熟人了。雖然后來也研發了“搖一搖”,但那都是為了增加微信的可玩性而添加的,實際用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②、QQ豐富好玩卻不簡約
當年的QQ注冊都是通過昵稱、密碼、來注冊。如果昵稱重復了,還得重新輸入。而在交流方面,QQ更加偏向于文字、圖片、表情等交流。附帶功能也非常豐富,有QQ空間、QQ寵物、QQ游戲等等一系列附帶玩物。同時,QQ天生就主打“陌生人社交”。早年添加好友都是直接查找“在線用戶”,然后添加的。成為好友后,慢慢聊著聊著才成熟人的。當然,也可以直接添加熟人,但它骨子里還是陌生人社交的。
以上就是微信和QQ的最核心不同點,也成就了它們在各自的領域的霸主地位。不過,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微信的地位也就變得更加強大的一點。
總結
馬化騰搞微信,是歷史的必然,是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變的必然產物。馬化騰危機感很強,在緊要關頭及時發現了風向,并在短時間內大膽改革,快速研發,終于成就了今天的微信。而微信和QQ最大的不同就是:微信簡約而不簡單,QQ豐富好玩卻不簡約。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