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于是和兄弟幾個商量著一起搞點床上用品來賣,擺攤的人實在太多了,但是我們還是賺到了一點小錢,結束后兄弟幾個一起搓一頓,想想真是美好,累但是快樂。

↑2023年6月2日,市民在南京丹鳳街夜市的攤位上選購商品。CICPHOTO/蘇陽 攝

為生計奔波——成年人擺攤是為了生存

@果果凍:

結婚前擺過攤,手機貼膜。上班兩班倒,所以擺攤也是兩班倒在小縣城里,我還是第一家貼膜攤。因為吃住在父母家,上班收入和擺攤收入幾乎沒有花到,那是我畢業5年唯一一年有存款的,后來結婚跟著老公南下,就把攤轉了。

@樂飛娜:

工作以后一直夢想擺地攤,大概在孩子2歲多的一個夏天,批發了些首飾,擺了好一陣子地攤,首飾好看便宜質量一般,也賣出來一半有點小賺,但最后也有壓貨。終了一算,本錢是回來了,想賺的錢呢,都在積貨里壓著了,后來就把積壓貨都送人瞎玩了~

@敏:

想想還是初來這個城市謀生的時候,當時和男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蝸居在一個只有一個二十平左右的小房間里,一進門就是臥室,然后旁邊隔成一個衛生間和廚房。那時候真是窮,大學剛畢業,工作拿的也是實習生的錢,每個月除了房租水電費吃穿住用行就沒有了。不得已我們想到了擺地攤,至于賣的東西也是在淘寶上挑了好久的,剛開始還摸不下來面子害怕遇到熟人。每天一下班飯都顧不上吃就用小電驢拖著網上淘來的小玩意去搶占有利地盤,那時候擺攤的地點是需要去搶占的,還會有老手欺負新手的現象,因為他覺得他擺攤比你久,那個位置默認就是他的了,好不容易我也從新手磨到老手了,也學到了好多經驗,都是拿錢換來的經驗,比如帶驗鈔筆,因為會有人拿假鈔來,比如要跟你左右的人搞好關系,他們有可能回給你留個位置,然后城管來趕人的時候他們還會幫忙收拾……

可惜只營業了一個月,那條街就禁止擺攤了,我只能換地方,后來勉強換地方把手里的存貨賣掉,前后一個月左右賺了兩千多。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我們也在這個城市安家落戶了,買了房買了車,但是想想剛來這個城市時候的囧樣,還是一路感慨外來人的不容易,支持地攤經濟,也許它就是一個人改變生活的契機。

@張為:

去年利用下班時間在夜市出過燒烤攤,收攤最晚的一次是將近凌晨三點,回家時候遇到來出早市的了,真的很辛苦,太難忘了。

@糖:

那時候我是在大冬天 擺地攤,賣一些手套口罩圍巾襪子之類的小東西,那時候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就穿著大棉襖去門口擺攤。那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反而和那些同樣擺攤的人一起聊天,很開心的經歷。現在依然有一個擺攤的想法,可是卻行動不起來了,也許是一天的工作太累了,也許真的是自己的心態變了。

↑2023年6月2日,市民在南京丹鳳街夜市的攤位上選購商品。CICPHOTO/蘇陽 攝

有笑有淚,擺攤折射百味人生

@腿短翹不了二郎腿:

那天七夕,和男友在街頭擺攤賣孔明燈,5塊一個,買二送一。那晚生意不錯,掙了96塊。九點多收攤了,路人問怎么這么早就收了,回:我們也要去過節了!一起用掙了的錢去擼串,那一次是最有意義的七夕!

@溫小帥:

剛上大學時室友在學校門口擺攤賣綠植,沒人買,突然有個人過來買很興奮,我們也沒注意看錢,可惜收到的是一百的假幣,隨后又來一個人用假幣,很明顯是團伙作案,看我們大學生沒經驗好騙。

@麗麗麗麗麗紅:

和研究生室友一起賣絲襪,在一個工科學校賣不動,直接問:“買絲襪送女朋友嗎?”結果只能給全班每個同學發一雙,太難忘了。

@張小小:

大學的時候和朋友一起賣過生活用品,想著大一學生開學掙點小錢,中間碰到了很不禮貌的出租車司機把我們的墊子壓臟了,總的來說不是很順利,中間還被城管沒收了架子。

@默言:

我爸愛看書,家里書很多。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不知道受誰啟發,放學后卷了個席子就把家里的小人書,連環畫,金庸,古龍全搬到街上,臨場決定了“五分錢看一本,一角錢隨便看”的指導價就開始練攤了。看書的大多是小孩,偶爾幾個大人駐足,心里還頗有些“我家書好”的得意。

那時沒有零用錢,老媽每天給五角的早點錢,夠買一碗米線。擺了兩天書攤,居然賺了十多塊,這是我人生中賺到的第一筆錢,如今再回首,竟也是“財商”的巔峰了。這筆“巨款”忘了是怎么花光的,留在記憶最深處的是看到老師遠遠走來的驚慌,還有一個成年人捧著一本《山海經》看了好久好久的畫面。

@靜陌:

記得大學時為了勤工儉學,中秋節幫老板在超市門口賣飲料,老媽一個噓寒問暖的電話,弄得我哭得稀里嘩啦,印象深刻!

@Shmily:

高中畢業的那年暑假和閨蜜在街上擺攤。擺著擺著就去了隔壁攤擼串去了 ,那幾晚賺的錢全長肚子上了。

@二爺:

高三元宵節的時候和兩個發小一起去賣孔明燈、羊角燈、熒光棒,刨去成本平均每人50左右。然而在去的路上自行車不小心被釘子扎破了,補胎花了50哈哈哈哈哈哈!簡直是幫修車行擺攤。

談談想說:

其實,每個攤主都有自己出攤的理由。有的人是為了生計,有的人是想體驗生活,有人是為了一個延續了22年的約定。江蘇南京的崔傳面奶奶,在定淮門6號小區門口擺免費茶水攤,從1997年至今從未失約。

還有的人是出于醫者仁心。6月8日,山東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主治醫師張軍橋來到廣場上,自購教具擺攤,每天兩到三小時,為市民科普如何正確做心肺復蘇。其他醫生知道后,也前去幫他宣傳。

地攤讓城市中的人間煙火氣重新聚攏了起來,各式各樣的擺攤經歷呈現了攤主酸甜苦辣的人生,這也是他們人生中最難忘的回憶。如今很多人對擺攤躍躍欲試,透過上文中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擺攤絕不是什么一夜暴富的生計,也并不輕松。

正如網友@楊銣洋所言:對于十五六歲放假就擺地攤的我來說,那是一份無奈,也是一份生計,沒那么輕松。有份穩定收入的工作,誰會想去擺地攤。祝愿天下辛苦賺錢的攤主們,夏天有凍西瓜吃,冬天有熱水喝,? 雨天都有傘 ,最重要必須有公共WC可以用,不會收到假錢 ,遇到的都是善良的買家、不會殺你地板價。

無論是擺地攤的人,還是逛地攤的人,希望這股人間煙火氣,能夠撫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